东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
-
资源ID:1264676
资源大小:31.2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东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
东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配执行状况与2024年支配草案的报告2024年1月17日在东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俊阳各位代表:我受市人民政府托付,向大会报告我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配执行状况与2024年支配草案,请予审议。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配执行状况2024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化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实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全面亚苏发展、产业结构加速转型、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顺当完成全年和“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初步预料,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船高出年初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左右,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工业生产快速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19%,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复原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1213亿美元,增长28.8$,其中出口696亿美元,增长26.1%。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08亿元,增长15.9%投资小幅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15亿元,增长1.9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785亿元,增长25.遥,其中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8亿元,增长20.2%。居民存款接着增加。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078亿元,比年初增长19.3机居民消费价格温柔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2.8%,限制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以内。(二)结构调整深化推动,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全面实施结构调整“1+26”政策,主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加快发展。举办首届台博会、首届和其次届漫博会、外博会、电博会、名特优展销活动等系列展会,出台新兴物流城市发展规划,推动连锁经营、专业批发市场、物流、会展等“四个十大”项目,促进服务业发展。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0.3:51.5:48.2,服务业占比高出“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认定现代产业体系”四个30项目”,确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和电动汽车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2个产业基地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7个项目纳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100强,加工贸易转型发展。抓好外经贸“五个100(T工作,全年共受理1250家来料加工企业转型,新设立外资企业研发机构150家,外资企业内销总额增长32.7%,列入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首批试点城市。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完善和落实民营经济扶持措施,支持组建民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3.1%,内源型经济占生产总值的62%。扶持3家企业胜利上市。引资结构接着优化。胜利引进荷兰皇家孚宝、中国电子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优质项目,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7.3亿美元,增长5.3%;合同利用外资26亿美元,增长60.7%;实际利用内资176.2亿元,增长45.4机(三)自主创新实力有效提升,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落实“科技东莞”系列政策,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动松山湖等园区建设,自主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加I。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增中堂再生纸和石碣电子2个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新组建新能源和专用汽车2家行业技术平台。企业研发实力接着提高。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26家、省创新百强企业8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工程中心14家、省创新科研团队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6件。专利申请量增长18%,专利授权量增长70%,总量均稳居全省其次位。企业技术改造投入198亿元,增长28.2%o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被认定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试行专利权质押融资。创建科普社区30个,科普教化基地8个。园区建设加快推动。松山湖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台湾高科技园开园,设立广东首个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虎门港正式开通对台直航,保税物流中心投入运行,泊位码头建设加快,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3.7%。生态园胜利获批省级生态产业园区,扎实推动龙岗大道、生态园大道等各项市政道路及治水、绿化工程建设,首次对外公开招商。长安新区制定总体规划,完成用海申报各项规划编制并获专家评审通过。(四)重点项目统筹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动。实行重点项目领导挂钩督导、领导小组定期会议、绿色通道、并联审批、行政问责等制度,协调解决173项实际问题。全年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88.5亿元,比去年增长71.6%。建成环莞快速一期、虎门港沙田港区7、8号泊位、城市绿道等39项市属重点工程;轨道交通R2线试验段、海昌(二期)煤炭码头等26个项目动工建设;广深沿江高速、省道256及358大修、散裂中子源、市中医院新院等在建项目有序推动;轨道交通R2线可研报告获国家批更,莞番高速东莞段获省批复;。“三旧”改造进展顺当。编制“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支配,完成30万亩土地标图建库,出台“三旧”改造项目土地相关配套政策,推动面积约3.4万亩的174宗地块改造,落实改造投资62亿元。城乡设施不断改善。镇村联网路顺当推动,建成镇村联网路31条。建成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21项,自然气管网131公里。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进展顺当,全面完成欠发达村老化水管改造工程。东引运输河综合整治应急工程顺当推动,建成水利防灾减灾工程71宗,完成市区三个内涝点整治。(五)节能减排扎实推动,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加快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环境爱护模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顺当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关停小火电机组、5万吨以下纸厂,加强工业排污监管等,预料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4.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3.7乐如期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和闲置地处置,单位生产总值耗地下降8.3机有效推动环境整治。推动7个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完成电镀、漂染、洗水、印花等重污染行业入园整治等工作。推动605家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5家企业通过省清洁生产企业验收,对349家企业实现重点污染源联网监控。完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成截污管网800多公里,基本建成黄江污泥处理工程,全面启动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建设。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225公里区域绿道游径,完成省下达年度建设任务109.2机全年植树造林18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蜴。(六)镇村扶持力度加大,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扶持镇村加快发展,主动落实“双转移”和“双到”扶贫,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镇村扶持力度。开展市内“双到”帮扶,全市90个市直单位结对帮扶90个欠发达村,8554名市镇干部结对帮扶5670个贫困家庭。接着实施欠发达镇村贴息贷款、用地收费返还、公共管理补助、生态补偿等扶持镇村发展政策,对统筹土地有困难的镇街赐予43亿元额度的借款扶持。32个镇街实现可支配收入280.7亿元,村组两级可支配收入183亿元,分别增长14.8%和6机加快区域合作发展。出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加强与深惠等周边城市的合作,落实深莞惠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交通设施对接、界河污染治理、社保卡互通等重点事项进展顺当。扎实推动“双转移”战略,市财政投入1亿元推动莞韶、莞惠产业转移园建设,东莞(韶关)、东莞大岭山(南雄)、东莞凤岗(惠东)产业转移园区各获省扶持资金1亿元。组团探望澳门特区、广州增城等周边城市,推动在交通、科技、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对口帮扶成果丰硕。映秀55个对口援建项目基本完工,投入援建资金9亿元,提前一年完成援建总体任务。完成对口援疆总体规划和4个专项规划,3个试点项目竣工。推动与云浮、韶关两市“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筹集帮扶资金2.2亿元,实现50.8%的贫困户脱贫。(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全面提升。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市财政投入116.4亿元用于民生事业,获评“中国全面小康特殊贡献城市”和“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的城市”荣誉称号。切实推动教化事业发展。高考录用率达96%,每万户籍人口升本科、高校人数均位列全省首位。完成6所中学学校扩建。新招收1.5万名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实施文化名城战略,举办“我们的节日”、“走进东莞文明”等各类文化活动,音乐剧蝶获“文华大奖特殊奖”、东莞作家首获鲁迅文学奖,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胜利承办第16届亚运会举重赛事,宏远男篮第六次获得联赛冠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三院一中心”完工移交,建成并投入运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8个。接着保持低生育水平。诞生率10.9%。、人口自然增长率6.23%。,分别低于全省下达支配0.6和0.47个千分点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Sfo最低工资标准从每月770元提高到92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1.7%,实现年初限制目标。职工和农(居)民退休金分别增长10.2%和44.8乐领先全面建立城乡一体养老保险制度。开展首届“东莞慈善日”系列活动,领先在全省发放高龄津贴。为2978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50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254元,增长9.1%,分别比年初预期目标高出3和2.1个百分点。(八)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有效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坚持先行先试,深化推动行政、社会、农业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加发展活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接着深化。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组成部门从37个调整为32个,撤销226个市直临时议事协调机构。推动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审批事项232项,精简32%。实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开展公务卡结算改革试点。基层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扎实推动石龙、塘厦简政强镇试点工作,在11个中心镇和3个市属园区推开下放542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稳步推动黄江、厚街村级体制改革试点。基本完成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完成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出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确定4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稳步推动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积分制入户和居住证制度。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发展试点,扩大社工试点范围,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九)社会管理力度加强,巩固安定和谐局面。加强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平安生产等社会事务管理,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圆满完成亚运东莞赛区安保任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推动综治维稳平台建设,33个镇(街、园区)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597个村级工作站、132个企业工作室建成运用。严厉打击恶性犯罪和多发性犯罪,大力开展扫黄、禁赌等专项清查整治,全市破获刑事案件宗数增长26.9乐受理群众信访总量下降23.4机加强平安保障。主动创建平安社区,开展食品药品平安整治,强化产品质量平安检测,完善粮油储备应急保障,新增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41个和市平安社区218个,新建镇街应急避灾中心17个,建成67个食品平安样板市场。加强建筑平安等生产检查和危急化学品监管,深化整治“三小”场所、出租屋、交通等重点领域,完成平安生产隐患整改1万余处,全市发生各类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和2.2机化解劳资冲突。实施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工作方案,强化劳动执法监察,全市受理人力资源信访案件下降31.1%,劳资突发事务、欠薪逃匿案件分别下降3.4%和37%。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心和省的部署,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全力拼搏的结果;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