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docx
XX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六个最”和六个“进一步”工作要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拓展“三争”行动,进一步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不断增强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聚焦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要使命,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俯下身子抓教育,一心一意育人才”,在新的赶考路上,为奋力答好谱写“XX篇章”的XX答卷、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一、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1.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用好“培根铸魂育新人”系列活动载体,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坚定不移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教育系统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师生、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责任科室:组织科、思政科等2 .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优化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对市属高校、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体系跃迁升级。紧盯廉政风险重点岗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抓风险防控,推进全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及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持续深化“两结合一运用”工作机制,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责任科室:组织科、办公室等3 .做好意识形态、宣传及统战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和情况报告制度,从严管控校园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切实加强党委对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XX教育微门户”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宣传工作机制。健全教育舆情监测、报告、处置机制,做好教育热点舆情引导和应对工作。进一步强化党外教师思想政治引领,支持民主党派有计划做好组织发展工作。责任科室:思政科、办公室、组织科等4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校园。围绕“党建引领夯基惠民”,持续推进“三官一律”挂钩机制落实,加强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和管理。指导各在莆高校落实校园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开展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年),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的常态化机制,开展好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提高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化防欺凌治理。加强中小学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守护青少年“舌尖上的安全。推进2024年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智慧安防校园建设,推进全市学校应急疏散演练100%覆盖,遴选一批应急疏散演练示范校,发挥好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与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专门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责任科室:安全科、后勤服务中心、中教科等二、围绕五育并举,全力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遴选推荐一批中小学思政德育研究课题和典型案例。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宣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德育实践活动。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专职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班主任育人能力,培养一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责任科室:思政科等6,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进一步构建学段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科普日”“校园科技节”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遴选一批科学教育特色区、特色校。按照“差异发展、引领发展、促进发展、全力支持发展”理念,支持北大附中XX学校、XX师范大学XX附属学校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绿色通道。发挥XX一中、XX二中、XX一中、XX四中等首批学科奥赛基地校作用,强化竞赛集训,提升参赛能力,构建特色办学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责任科室:中教科、初幼教科等7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做好首批90所和第二批39所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遴选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所、篮球特色学校25所,抓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紧盯学校防控传染病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制度。抓好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爱国卫生两个专项活动。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为重点,完成近视防控教室照明改造1364间。出台XX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循序渐进抓好市级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举办第二期美育新课标学校美育课堂师资培训班,组织做好全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暨全市第四届中小学艺术节。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创建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5所,配齐建强中小学校校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责任科室:体艺语教科、思政科等8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开展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组织市级普通话测试员和幼儿教师普通话水平培训,加大边远乡村、海岛教师普通话水平培训,努力提升乡村语文老师普通话水平。依托XX开放大学,做好2024年XX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活动,提升广大师生语言文字素养。深入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举办第4届校园读书月系列活动,遴选推荐一批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和“书香校园”。责任科室:体艺语教科、中教科等9 充分释放校内外劳动教育效能。加强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教育,深入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遴选建设一批省、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创建劳动教育特色校5所,推动相关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健全新时代教育系统志愿服务体系。责任科室:思政科等10.构建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专班联动作用,依托XX开放大学推动形成市、县(区)、学校、社区上下协同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成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积极拓展家校社协同空间和育人途径。深入实施教师全员家访行动,做好“大手牵小手”家庭教育系列公益活动,打造一批家庭教育典型案例,遴选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特色校5个。责任科室(单位):思政科、XX开放大学等11.推进“双减”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将“双减”工作常态化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工程,不断丰富课后服务资源及内容,满足家长接送和巩固学生学习成果需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进作业管理和评价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严查隐形变异学科类违规培训,加快推进非学科类培训分类管理。持续做好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工作。加强监督督导,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责任科室:中教科、初幼教科等三、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12 .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深入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精准做好入园需求测算,建立健全与人口增长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鼓励引导民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组建学前教育“总园+”集团5个,新增市级及以上示范园5所,扩大普惠优质学前教育受益面。责任科室:初幼教科等13 .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加大教育类项目建设力度,新增中小学学位5000个。继续落实“新课标下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新课标下教师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联合XX师范大学共同打造“实践新课标"市域样板学校20所。以乡村温馨校园、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为抓手,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发挥75个教研片区、共同体区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教研片区、共同体内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责任科室:中教科、初幼教科等14 .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行动。争取超长期国债项目,谋划一批普通高中项目建设,有序推动XX一中高中部搬迁新校区,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深入实施县域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普通高中内涵建设。推进综合高中试点,推动XX二中等达标晋级,推进XX华侨中学等9个“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建设,指导XX五中、XX华侨中学等2所学校加快创建省级示范性建设学校,提升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水平。打造一批省、市级特色普通高中,推动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责任科室:中教科等15 .实施高教职教内涵建设行动。围绕我市13条重点产业链发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专业设置,着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举办职业教育活动月和XX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X东北联赛、全员化职业技能竞赛、公共基础课质量检测等,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整体水平。举办班主任业务能力提升等师资培训,强化市域联动,培育职业教育成果。支持XX学院申报新一轮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更名大学创造条件;支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争创省级“双高校”,开设“订单班”8个;推动XX职业技术学院(暂名)纳入XX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科室(单位):高校与职成教科,XX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16 .实施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深入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完善残疾儿童筛查鉴定及“一人一案”安置机制,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引导和支持普通幼儿园积极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园随班就读,将接收残疾儿童情况纳入各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鼓励和支持市特殊教育学校举办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完成特殊教育“两头延伸”任务。探索成立孤独症医教结合共同体,推动“医教融合”。责任科室:初幼教科等四、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17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成为新时代“大先生”,不断丰富新时代教师精神风貌。开展常态化师德师风教育,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第40个教师节,加大典型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开展系列表扬奖励活动,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持续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关心教师心理健康,努力营造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校园环境。责任科室:人事科等18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强化教育人才培养,做好定向师范生培养与安置、教师招聘、公费师范生签约安置、人才引进、交流轮岗等工作,不断充实师资力量,吸纳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行业。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与监管,优化岗位设置,完善“教育人才岗位周转池”、教师职务评审量化考核等相关管理制度,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责任科室(单位):人事科、市教师进修学院等19 .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健全名师名校长培养管理体系,加大交流轮岗力度,选拔一批市级名校长、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打造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的教育人才梯队。推进新课标研究“领头雁”项目,按名师成长路径塑造新课标实施与改革方面的学术型、研究型教学名师。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全力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