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2024年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重大战略决策,全面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全面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十四五”期间,全区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与能源结构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煤炭消费占比逐步下降。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较2020年下降13.5%,力争达到14%,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和市下达的目标要求,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全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大进展,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在全市前列,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能源占比大幅增加,绿色低碳技术实现普遍应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市下达的预设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和市下达的目标要求,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二、重点任务(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1 .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开展煤炭减量行动,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严格控制有色金属等行业煤炭消费,保持非电用煤消费负增长。合理调控油气消费,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逐步降低成品油再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加快推进南康区天然气管网向老城区、乡镇延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设施及应急储备调峰设施建设,优先保障民生用气,有序引导工业用气,有效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0.4亿立方米。(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建局、区供电公司、南康深燃公司等,排名第一的单位为牵头单位,下同)2 .稳步推进光优开发利用。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并举,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利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厂房、公共建筑和居民建筑等屋顶,建设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序推进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大力发展“光伏+”综合利用项目,鼓励光伏在不破坏农林生产条件的前提下与农业、林业集中复合开发。充分利用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和村民住宅屋顶资源,统筹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到2025年,全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0MW。(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城管局、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分局、区工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供电公司、南康经开区管委会等)3 .加快本地风电开发。开展本地风电资源调研,挖掘周边区域优质风电资源,按照最大保护、最低影响、适度开发的原则,规划高质量风电项目。加快发展分散式陆上风电,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农村等地,因地制宜开发建设集中式、分散式风电,加快推进华润南康二期风电、大唐新能源隆木乡风电场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自然资源分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供电公司等)4 .合理开发其它新能源。统筹考虑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要求,鼓励集中种植粮食和养殖区域,发展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为原料,因地制宜推动沼气发电工程建设,推进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开发利用等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将沼气发电等生物质能发电接入电网,加快推进南康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城管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林业分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供电公司等)5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积极配合市级电力系统部署,推动建设结构坚强、智能互动、运行灵活的城市电网。推动需求侧合理实施电能替代,扩大电力消费市场,积极提高电力供给保障能力。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推广以分布式“新能源+储能”为主体的微电网和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城管局、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工信局、区供电公司、南康经开区管委会等)(二)工业领域达峰行动1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以家具制造、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行业为重点,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及节能低碳改造行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实施产业“1+2+N”倍增计划,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光伏、氢能源、特种材料、无人机、新能源车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产业间融合协同发展。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打造一批智能低碳工厂与数字升级示范工程,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助力重点行业和领域技术改造。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绿色供应链,推动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创建,建立分层分级的绿色制造体系。到2025年,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3个。(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商务局、区科创中心、区家居产业服务中心、南康经开区管委会等)2.推动家具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依托现有家具产业基础,不断延伸和完善家具产业链条,积极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管理,实施绿色低碳制造和家具产业数字化改造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三强”战略,推动家具产业加速向绿色化、定制化升级,持续做优做强“一网五中心”,推动实木家具向复合型家具发展,积极拓展“泛家居”产业链、产品链,深度推进“家具+家电+家装”融合发展。完善全国首个家居产业智联网平台功能,利用5G、人工智能、VR、共享智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互联网“产业智能中台”,打通家具产业链,融通供应链,实现产业链通用环节集约共享生产。责任单位:区家居产业服务中心、区工信局、区科创中心、南康经开区管委会等)3,推动有色金属行业达峰。推进有色金属行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和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低碳化,推进稀有金属新材料、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推动生产锡锭向锡材深加工领域拓展,提高有色冶炼渣提纯锡粉、拉锡线能力,推动有色金属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延伸。提升有色金属行业余热回收水平,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支持稀土稀有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和企业技改升级,在多金属循环利用、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创新。(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生态环境局、南康经开区管委会等)4 .推动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以智能制造、智慧应用、智能化和绿色化为导向,突出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无人机产业、新能源车等新兴产业。推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深度融入对接世界无人机之都一一深圳,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无人机产业集群。培育智能制造千亿产业集群,以格力电器为龙头,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关联企业,建设成为新产业平台,打造“智能家居及其高端装备制造”细分产业链。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试点计划,加快推进我区试点的“安全低碳高效运输”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加快引进新能源车项目。(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南康经开区管委会、区交通运输局、区科创中心、区家居产业服务中心等)5 .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型,围绕磁电功能材料、智能终端制造等细分市场,主动参与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分工协作,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延链补链强链。聚焦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功率芯片、消费类电子等细分领域,完善产业链链条。加快建设综保区标准厂房、赣深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基地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电子信息产业清洁生产,推进废旧产品再利用,加强无毒无害物质开发和应用,持续削减重点污染物产排量,强化水系统集成优化和用水管理。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生态环境局、国际陆港管委会、陆港综保集团等)6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采取强有力措施,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深入挖掘存量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节能潜力,加大节能改造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科学评估论证拟建项目,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对照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能置换、“三线一单”、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要求,严格甄别不符合要求的拟建项目。应行业是新兴产业,支持引导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水平。(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分局等)(三)节能减污降碳增效行动1 .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严控重点行业违规新增产能,落实能耗限额标准,推动有色金属和家具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推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实施绿色化改造。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节能降碳适用技术示范应用,推动综合能效提升。实施重点企业节能降碳工程,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项目推进中心)、区工信局、区生态环境局、南康经开区管委会等)2 .提升节能管理综合能力。加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分析预警,完善能耗双控考核制度。按照省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严格约束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统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综合评价。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推动高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开展节能监察,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事中事后管理,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引进专业化的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全面提升能源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项目推进中心)、区工信局、区教科体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等)3 .促进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科学谋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置合理过渡期,确保平稳有序发展,切实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推广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多样化能源供应模式。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技术,推动现有设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生态环境局、南康经开区管委会等)4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严格执行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和电梯等重点设备的国家最新能效标准。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税收、价格、补贴等多种手段,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项目推进中心)、区工信局、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市场监管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等)(四)循环经济降碳行动1.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优化园区产业布局,组织园区内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水废气废液的资源化利用,强化园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智能化管理。建设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园区物质流管理。优化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和方式,提高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促进工业生产过程绿色化。(责任单位:南康经开区管委会、区发改委(区项目推进中心)、区工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教科体局等)2 .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网络,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统筹布局城区废旧物资回收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建设,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因地制宜新建、改造绿色分拣中心,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报废机动车、废旧家电、废旧轮胎等城市废弃物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化、信息化、智能化。到2025年,废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