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我国的进展与现状.docx
【标题】:心理学在中国的开展及其现状【内容】:中国历史悠久,历代许多思想家曾对心理问题作过不少有见地的论述。这些论述丰富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使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思想最早的策源地之一。但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缺乏开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名称。心理学在中国不是由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直接演化来的,而是由西方心理学传入后逐步形成和开展起来的。其历史开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这一时期大约为明代末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公元16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西欧殖民国家进展海外扩张的形势下,基督教在明代末期又再次传入中国(在唐代和元代曾传入过两次)。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入华进展传教活动带来宗教神学和哲学以及一些科学。有的传教士来华后,学会中文,著译了不少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书籍,这类书中都包含了一些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心理学思想,这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心理学思想。如其中最古老的一本书是著名传教士利玛窦(MathewRicci,15521610,意大利人,1583年来华)于1595年用中文撰写的?西国记法?,全书六篇。他利用西方记忆术1“地点法”)结合中国古代“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识字特点介绍若何识记中国文字的方法,成为现今认识汉字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的先声。他在书中还首次介绍了脑的记忆作用,确定记忆在脑的颅后枕骨下的部位,认为由于脑的硬软和干湿不同而记忆痕迹探浅有所差异。又如另一本书是传教士艾儒略(JuliusAleniS.J.,15821649,意大利人,1613年来华)于1623年用中文著的?性学粗述?心理学简要),该书采用问答体写的心理学常识,有人认为这本书是“西方最初输入之心理学"。全书八卷,内容较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各种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情欲、意志以及人的发育生长、睡眠、梦和死等。对此虽赋予了许多神学的说教和宗教唯心主义的解释,但用了一些初步的生理学知识,特别是联系了脑的功能及其定位来加以说明或描述。书中也介绍了利用相似,相反和相近的关系进展联想的具体识记方法。再如有一本研究灵魂问题的书?灵言蠡勺?(Aninla学说)是由传教士毕方济(P.FranciseusSambiasi,15821649,意大利人,1613年来华)口授,徐光启(1562-1633,明代科学家)笔录,于1624年刊印。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书中论述灵魂功能涉及心理学思想较多,沿用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的“三级灵魂论(从植物到动物和人)和奥古斯丁(A.Augustine,364-430)认为人的灵魂具有三种官能:记忆,理智,意志的心理学思想等.以上例举三本书的内容是中国最早接触到的西方心理学思想,也是异邦文化的一次传入,并开场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有所联系和结合。?西国记法?可说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并与中国心理学思想初次相交。其后的?性学粗述?和?灵言蠡勺?二书也结合中国实例,引用中国古书上的有关论述说明或解释心理现象。在三本书中都肯定了脑的记忆作用,虽表达得极简单、粗劣,缺乏科学性,但有些具体描述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这在中国当时来说,也是鲜为人知的事。因为中国传统的看法认为“心是最主要的心理器官,而无视脑的作用。由于上述传入的有关西方心理学思想流传并不很广,知道的人也不多,在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上影响不大。2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传入中国这一时期约在清代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有两条渠道,一是直接传入,一是通过日本间接传入。由于中国经历了清代长期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曾与世隔绝,西学中断。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被世界列强宰割,开场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重要城市设立“教会学校"。中国最早到这类学校上学,并由教会送去美国留学的有容于(1828-1912,广东珠海人,曾任清政府驻美公使,留美学生监视)和颜永京(1838-1898,上海人,牧师他们在美国首次学习了西方心理学课程,容于1847年在美国马萨诸塞省(Massachusetts)孟松学校(MonsonAcademy)时,由布朗女教师(MiSSRebckanBrown)教授学习心理学。其次,颜永京于1854年赴美留学,1861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甘比尔镇、建阳学院(KCnyoneOlIege,Gambier,Ohio)学习过心理学课程。回国后于1878年,他在上海圣约翰书院任院长,主持院务兼教心理学课,他边教边译了美国海文著的心理学(JosephHavenVMentalPhilosophy?),汉译书名为?心灵学?,于1889出版上本(下本未付印),原著者海文(18161874,牧师,曾在AmherstCollege教心理学和ChicagoTheologicalSeminary教神学)的著作,沿用了康德(LKant,1724-1804)把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感情和意志三局部进展阐述。它和我们现今所说的心理学大体相当,尽管当时在西方,心理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从内容上看,其中有不少见解都是可取的,显出哲学心理学的进步趋势。但因海文本身是牧师,他的思想观点没有脱离宗教神学的羁绊。颜永京翻译海文著的哲学心理学是中国第一本汉译心理学书。虽然颜永京早在1878年圣约翰书院时即讲授心理学课程,并首先汉译?心灵学?一书,但中国开设心理学课程可能还较此稍早。在1876年山东登州文会馆(教会学校)改为学院时,分备斋(三年)和正斋(六年)两个学部,正斋第六年设有心理学课。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在中国教育系统最先开设的心理学课。在颜永京译海文著?MCntaIPhilOSoPhy?之前,日本近代著名哲学家西周(18291897)于1875年也翻译了海文的同一原著?MCntaIPhilOSOPhy?,成为日本第一本心理学译书,书名译称?心理学?,这是西周首次使用“心理学”一词,由他所命名。后来,“心理学名称才由日本传入中国。在1896年著名学者康有为(18581927)编?日本书目志?时,在中国首次出现汉译“心理学”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西方的科学心理学(或新心理学)传入中国是从20世纪初,清末实行新教育制度开场的。19021903年清政府制定学校章程,在师范学校中设立心理学课,这时出版译著的心理学书逐渐多起来。由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改革旧教育,仿效日本的新学制,所用教科书也是译自日本的教科书,所以这时主要翻译了日本的心理学(即日本编译的西方心理学),自编的心理学也主要参考日本心理学的内容,译著作者也多为留日学者。有的学校还聘请了日籍心理学教师,如当时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就有日籍正教习服部宇之吉,他是到中国来的第一位日本心理学教师,现存有他讲述的?心理学讲义?中文本,约在庚子辛丑间(19001901年)出版或稍迟在19021903年出版。书中依心理活动的认识、感情和意志三局部论述的,并为当时西方心理学的最新内容。这一本心理学讲义也是中国最早来自日本的心理学书。因此,可以说日本对中国承受西方心理学起了桥梁作用,或说日本是西方心理学传入和引进中国的一条间接渠道。与此同时期,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的直接渠道中,有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1877-1927)于19031904年间曾在师范院校教心理学课,并且直接翻译了西方心理学,他从英文重译了丹麦海甫定著的?心理学概论?(Hoffding?OutlingofPsychology?)这是一本内容充实的著作,全书共七篇,百余章节。先论述了心理学的对象及方法等问题后,分述了知识的心理学、感情的心理学和意志的心理学。其内容吸收了当时科学的新成果,明确提出“心理学必须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可成为哲学的一局部。介绍“用实验法研究在生理学与心理学之间产生的一种新科学一一精神生物学或实验心理学"。这本译书在1907年首次出版,后来又再版十次,可见它的影响之大。这时期促进西方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开展有重大影响的还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868-1904),他在19071911年留学德国,曾在莱比锡大学(LeipzigUniversity)学习三年,当时正是冯特(W.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创立科学心理学的全盛时期,蔡元培曾亲自听过冯特讲授心理学和哲学史。回国后,他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直接推动了心理系和心理研究所的设立。积极提倡和开展心理科学。他主张把心理学的实验法应用于教育学,认为“从前心理学附入哲学,而现在用实验法应列入理科”,他对应用物理方法,生理方法研究心理学极为重视。这种思想对后来中国的心理学开展是有深远影响的。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出版的心理学教材更多了,其中陈大齐(18861983,北京大学心理学、哲学教授)于1918年出版?心理学大纲?,这是中国自编的最早的大学丛书,它比较全面地反响了冯特时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科学水平。他在北京大学哲学门(系)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学实验,在1917年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陈大齐曾简要地向中国介绍了当时西方心理学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差异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审判心理学等。3中国心理科学的创立与早期开展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在“科学与民主的口号下,科学文化有了开展,心理学也引起了社会上的进一步注意,到欧美留学专门学习心理学的人逐渐多起来。他们回国后从事心理学教学和译述,介绍西方心理学各学派的理论,也有少数心理学者开场进展心理学研究,并建设心理系和心理学研究机构以及心理学学术组织进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创办心理学刊物。这个时期由于受抗日战争时局变化的影响,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处于动乱不安之中,时作时停,使中国心理学开展深受挫折。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第一辈心理学者以热心和毅力奠定了心理学的开展根基,在中国创立了心理科学。这个时期划为三个阶段分述:3.1第一阶段为20世纪20年代1920年前后,中国的第一辈心理学者唐钺(18911987).陆志韦(18941970),陈鹤琴(18921982)和张耀翔(18931964)等赴美留学,相继归国,分别在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教授心理学课,当时开设有普通心理、实验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测验、教育统计等课程,他们开场介绍西方心理学,引进儿童心理测验等,使西方心理学从此广泛地传播开来。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心理系,并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在这一年建设了心理学实验室。不久,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心理系改为东南大学心理系,成为当时中国有独立心理系的唯一大学。这时心理系的学生在学科上有两种趋向:一是注重教育的学科,一是注重理科的学科。这种趋向至今犹在。1924年大夏大学,192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927年中央大学、燕京大学,1929年辅仁大学等均先后建设了心理系或教育心理系。1921年成立了最早的中华心理学会,这是现在的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当时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组织的暑期教育讲习会的学员发起,征求了心理学教授参加,于讲习会完毕时在该校的大礼堂举行了成立大会。张耀翔中选为会长。中华心理学会会员最多时有235人,其中大学教授20人,中学教职员52人,其余为专科及大学学员。该会举办过一些学术演讲等。1922年1月,中华心理学会会刊?心理?杂志出版,这是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其内容涉及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普通心理、实验心理、动物心理、儿童心理、青年心理、社会心理、变态心理、心理学史、应用心理、教育心理、智力测验、教育测验等。共出版14期,发表论文150余篇。由于时局不宁、经费困难等原因于1927年停刊。至此,中华心理学会也没有活动了。20年代,心理学在中国尚处于开创阶段,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