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14000字(论文)】.docx
-
资源ID:1218857
资源大小:38.9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14000字(论文)】.docx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1绪论21.1研究背景212研究意义31.3文献综述31.3.1 国外文献综述31.3.2 国内文献综述4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52.1 相关概念52.1.1 营运资金的概念和特征52.1.2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52.2 理论基础52.2.1 社会责任理论52.2.2 供应链管理理论62.2.3 渠道管理理论72.2.4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83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分析93.1 股东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93.1.1 股东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动机93.1.2 股东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93.2 债权人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103.2.1 债权人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动机103.2.2 债权人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103.3 供应商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113.3.1 供应商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动机113.3.2 供应商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123.4 经营者和员工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123.4.1 经营者和员工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动机123.4.2 经营者和员工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133.5 客户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143.5.1 客户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动机143.5.2 客户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144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完善建议154.1 股东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完善建议154.2 债权人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完善建议154.3 供应商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完善建议164.4 经营者和员工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完善建议164.5 客户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完善建议175结论17主要参考文献191结论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营运资金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才日趋显现。但是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认知还有很多的不足,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业因为过多的重视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借款等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营运资金本身的管理,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破产倒闭。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了波及,这才使更多的管理者意识到了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如何进行营运资金的管理成为了每个管理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出现,股东不再是企业利益相关的唯一人物,越来越多的与企业利益相关的主体也逐渐出现,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理论也应运而生。以前的管理者认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是相等的,自然而然的就把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放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首位,这就导致了企业为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进行筹资融资忽视了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不得不选择破产倒闭。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让更多的管理者意识到与企业命运休戚与共的不只有股东还有其他的与企业有契约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例如债权人、供应商、经营者、员工和客户等。现代企业要做的就是冲破思维的牢笼,打破固有观念,权衡各方利益,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1.2 研究意义从理论意义考虑,营运资金指的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这也就意味着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化都会导致营运资金的变化。那么当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比较低时,此时的营运资金不充足,说明企业的变现和偿债能力都比较弱,不利于企业应对突发性或临时性的资金需求;当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比较高时,此时的营运资金较为充足,说明企业的变现和偿债能力都比较强,则有利于企业应对突发性或临时性的资金需求。从现实意义考虑,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只关注股东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的资金链和产业链等断裂。但利益相关者下的营运资金管理不只是维护内部股东的利益,而且维护内部员工、客户、经营者等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使企业内外的利益达到均衡状态,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从而提高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最终有利于企业健康高速的发展。1.3 文献综述1.3.1 国外文献综述早期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源于国外,但是当时对于此部分的研究拥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是对现金、应收账款等单独要素的研究,很少会与利益相关者联系在一起。美国的Harry(1934)结合当时的经济危机分析了营运资金管理的问题,并因此引发了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热潮。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意识到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不可以仅仅局限于对单个主体的研究,随后Knight(1972)提出了不应只采用单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而是应当运用全局思维,联合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并且同时还要结合企业的特性进行研究。Hampton(1989)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最终揩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结合,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研究,有利于日后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发展。Robles.F(2016)认为,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选择适当的管理策略,在经济萧条期的管理策略应与经济繁荣期的管理策略有所不同,因时因地制定策略。Ahmed(2018)认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现金的周转期密切相关,当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良好时,企业现金的周转时期往往更短,这就会使企业的效益迅速提高。1.3.2 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虽晚于国外,但是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这些观点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毛付根(1995)对于流动资产的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绝不能单独研究流动资产这一个部分,而是应聘流动资产与相对应的资金联系在一起,这样最终才能实现最优组合。杨雄胜(2000)认为,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要与现金流量的管理相结合,实现二者的有效统一,这一观点的提出明显提高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王竹泉(2007)认为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应当实现局部和整体的结合,既要实现营运资金的有效管理,又要实现营运资金与其他因素的有效结合,因此,他在以往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纳入了供应链等管理理论,并且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该观点的提出对我国日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马有生(2018)等人延续了前人的结论,实现了营运资金管理与公司业务的有效衔接,既强调了整体又照顾到了部分,从而提高了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范雪芳(2019)认为,传统模式下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今企业的发展,应当将传统模式进行更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探究营运资金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不可只研究其本身,还应当结合当下的经济情况、企业的现金流量、投资、融资决策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等,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1 相关概念2.1.1 营运资金的概念和特征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营运资金就是指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就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我们这里大多提到的是狭义的营运资金。因为狭义的营运资金可以比较好的反应所有资金的具体来源情况,并据此可以判断企业的变现和偿债能力,还可以判断企业资金的周转状况是否良好,进而更好的抵御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营运资金具有来源广、易变现、周转时间短、数量波动性大等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有利于当企业面临债务危机等风险时,可以通过短期筹资融资进行解决;另一方面,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有利于解决企业临时突发性的货币需求危机,有效避免因市场经济波动而对企业造成致命性的伤害。2.1.2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利益相关者这个概念最初兴起于英美等发达国家,随后其影响逐渐扩大。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经营者、员工和客户,其次也包括一些当地居民、当地社区、政府部门、主流媒体等,有时也包括与企业经营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客体,例如自然环境等。所以,由此可见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不是只单单依靠股东和债权人的资金支持,也不是单单依靠经营者和员工的技术支撑,有时还需要当地社区和政府部门的监督等。可见,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到长久不衰,是在多方共同努力、共同经营下所实现的,并不只是仅仅依靠股东。2.2 理论基础2.2.1 社会责任理论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管是管运资金的流动状况还是营运资金规模状况都对整个企业的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变革等等,我国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开始由内部向外部转变,由分析单个经济要素向联系全局转变,由零乱研究向系统化研究转变;而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进行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企业的发展不能只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应当追求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并重,否则,如果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这就有可能会导致企业在只顾着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例如偷工减料等等,或者是忽视了其产品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增加,那么社会的反馈将会给企业带来的是经济效益的减少,甚至是品牌口碑坍塌,而这些都揩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近几年来,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企业菅运资金管理不能只是单纯的看到营运资金本身,而是应该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进行营运资金的管理。例如,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支持,那么这个时候股东和债权人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的发展需要人力和技术的支持,那么这个时候员工和经营者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企业如果想做百年品牌实现长期发展,那么这个时候消费者评价、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的监督也显得十分重要。当然,企业也不可只向各个利益相关者索取,他们二者之间应当是达到共赢的状态,企业在利益相关者的帮助下实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并重,企业也应当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给予相应的回馈。2.2.2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渠道商、配送中心和仓库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并且供应链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节点,在这些节点中存在着资金流、货物流和信息流。所谓的资金流是指在营销过程中随着货物所有权的转移而产生的资金的变化;货物流是指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中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流动;信息流是指在营销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的交换。而供应链管理理论正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管理各个节点中产生的资金流、货物流和信息流,摒弃之前以传统形式管理企业的各个环节,采取积极地方式整合企业中的各个节点、各种资源,将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相结合,使各个部门可以在供应链中共享企业的信息。供应链管理理论强调以供应链中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采购,以实际销售情况进行生产,以客户的需求进行销售。供应链的形成就如同人的生命体一样,存在这从起源一成长一成熟一衰退的阶段。整个供应链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到生产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到最后将最终产品销售给客户,在这整个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营运资金既能够在整个供应链中运转又能够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揩他们与企业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一来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减少库存,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和,使各个环节实现协同化和一体化,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减少错误交易的可能。要想实现供应链管理,一方面就要将各个节点集合起来并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变成生产和销售的最终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运用互联网达成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的有效结合,实现了供应链与资金流、货物流以及信息流的有效衔接,最终在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将最终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售卖给合适的消费者。这样一来,才真真正正实现了企业与客户的双嬴。而对于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