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某一级公路分离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doc
五、施工组织设计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1 工程概况 本项目路线起点为团结互通,沿原向南跨越通至铁路后,沿原有旧路布线,至改线后的岔路口(南环路)终点,路线全长。km;全线设大桥一座。延米,涵洞。道。随着的建成通车,城区连接线的交通流量急剧增加,尤其是该段公路与八面通至铁路交叉处的平交道口路段,高峰时段车辆拥堵严重,道口设施不堪重负,公铁交叉口已经成为该路段的瓶颈,严重影响了路段的通行能力。市交通局就连接线公铁平交道口的问题多次组织各方领导及专家进行讨论,与铁路部门协商,最终确定将原来的平交道口改造为公路上跨铁路的立交形式,一次性解决道口的交通瓶颈问题,并对两侧桥头引道进行适当的交通组织,从而使城区与及的道区的交通联系更加顺畅和快捷。桥梁概况分离立交桥,路线跨越铁路为通至铁路,原旧路采用平交方式与铁路交叉,为有人看守道口;铁路为单轨普通客货车混行轨道,经调查铁路远期无复线及电气化改造规划。结合桥位路线走向、地形情况,桥型为10孔25m简支转连续箱梁桥,桥梁下部采用柱式墩、肋板台、钻孔桩基础,桥梁全长257.4m桥梁设2×1.25m人行道,两侧桥头设行人步道台阶(0号台左侧由于受挡墙限制设置人行楼梯,其余利用锥坡踏步通行),以方便行人安全通过。1.1.1 技术标准本合同段的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序号技术指标单位指标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2设计速度km/h603路基宽度m24.54车道宽度m4×3.5+2×4.0m非机动车道5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6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m1257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08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m14009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15001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m100011最大纵坡%612停车视距m751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14路基、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1001.1.2 建设条件1)地形本项目位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属市。路线所处区域为平原,地势低平,具有典型的沼泽化低湿平原的地貌景观。分布在两侧的低平山原,海拔170270m。路线所处区域公路自然区划为la区,即三江平原副区。2)地质、水文路线所处地区大地构造单元级构造单元为布列亚山地块,亚级构造单元为地块(V), 级构造单元为隆起带(V2)及三江新断陷带(V4), 级构造单元为隆起(V22)/中央凹陷(V34)。本区地层分区为布列亚三底层区().路线所经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基岩出路面积较小。沿线岩土层主要为粘性土层及砂砾石,河谷低洼地段见基岩。沿线地表水主要为个河流径流,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河流属于封冻性河流,其径流主要靠降水(雨、雪)补给,因而河流径流与降水量相吻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根据自然地理和地表水分不特点,沿线划分为河谷冲积平原区和丘陵漫岗区。地下水主要以潜水和上层滞水为主。河谷平原区河漫滩覆盖着砂、砾石含水层,孔隙潜水赋存于砂、砾层中、水量丰富。透水性好,富水性强,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河流。漫岗地带主要为粘性土,砂、砾石层厚度较小,主要为上层滞水,局部为孔隙潜水。3)地震根据黑龙江省抗震设防工作图,路线所经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为0.05g,地震设防烈度度。依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桥梁构造物不需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仅采用抗震设防措施。4)气候路线所处黑龙江省东部,为三江平原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春季风力大,降水少;夏季气候高,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时有冻霜,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市处于中纬度带,属于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比较分明,年平均气温4.2,全年日照2565小时,极端最高气温为38,极端最低气温为-37;年平均降雨量为540mm,降雨期集中在6-8月份;无霜期平均144天,全年有5个月地温低于0,通常在10月下旬开始封冻,到翌年6月上旬结束,历时7个多月;冻土层厚1.5-2.0m,最大冻深可达228cm;降雪起始于10月初,终雪期在4月下旬,全年平均积雪122天;地面稳定冻结日期为11月中旬,稳定解冻日期为翌年4月中旬。1.1.3工程数量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挖土方45576.2 m3,挖石方26437.9 m3,填土方33454.2 m3,填石方2370.4 m3;路面工程数量:4.0cm(AC-13)细粒式沥青砼11451m2,8.0cm(AC-25)中粒式沥青砼11451 m2,水稳基层23190 m2,级配碎石垫层25813 m2;路基防护514.132米;路基排水230米;公路标线977 m2。1.2施工组织机构在接到中标通知后,立即组建“项目经理部”,组织先遣人员,调配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工作。项目经理部是实施本项目的组织指挥机构,负责与业主、监理及各级政府的业务往来,协调下属各施工单位之间设备、人员、材料等资源的调配,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负责施工方案的制定、工程的控制测量、试验等技术工作,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进度等全面负责,代表本单位全面履行施工合同和对甲方的承诺。项目经理部设经理1人、总工1人、副经理1人,下设“五部二室”,由施工技术部6人、物资设备部2人、计划合同部2人、财务部2人、安全质量部2人、综合办公室1人、测量队4人、中心试验室6人组成,共26人负责工程施工和具体业务管理工作。1.3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和工期的要求,本着统筹兼顾、合理调配、科学组织、精心安排的原则,同时结合道路交通情况和便于工程协调管理,将本标段工程分由3个作业队施工。施工队伍任务划分表序号工程队名称人数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程任务1桥梁工程队22034负责本合同段桥梁工程施工任务2综合工程队4011负责本标段防护、排水、标线等工程施工任务3混凝土拌和站2011负责本标段所用混凝土工程施工任务项目管理机构框图项目经理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中心试验室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财务部计划合同部施工技术部综合办公室综合工程队桥梁工程队混凝土拌和站路基路面工程队1.4工程进度计划安排总体计划安排本标段计划工期。个月,计划开工日期为。年。月。日,计划交工日期为。年。月。日。具体节点工期见附表一:施工总体计划表1.5施工准备1.5.1临时设施建设施工驻地、拌和站等设置 施工驻地、拌和站等设置时,综合考虑工程量大小均匀分布、方便材料和构件的运输、便于对内对外联系等因素。经理部拟设在线路西向家湾二组,租居民房屋或办公楼1500平米,另设中心试验室,租房屋600平米。路基路面工程队和综合工程队拟设在线路西向家湾二组各租居民房屋或办公楼500平米;桥梁工程队和拌和站拟设在桥梁南侧地势平坦处,拟征地2500平米。拌和站的建设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安排人施工。各作业队沿线布置,所有临时房屋采用租赁和自建,建设标准满足当地政府和业主文明施工要求。拌和站及料场应进行场地硬化,各种规格集料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细集料应进行覆盖,防止雨淋。施工用电、用水施工用电可从沿线高压电网接入引至工点。本工程设施工变压器1个,规格500KVA,以满足施工及生活用电,另配备2台200KW发电机组以备急用。施工用水采用抽取当地河,生活用水接当地自来水。所有用水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临时通讯 项目部设程控电话、传真机、高端电脑数台,具备网络办公条件,以便于和业主、监理、设计院及地方政府的联系;施工现场联系采用移动电话,便于信息传递,协调指挥,确保现场指挥畅通。临时便道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及材料进场道路利用市政公路和国道。工程试验室 工程试验室按湖南省交通厅的有关规定建设,由我公司中心试验室统一协调、配备满足本项目的试验人员、设备、仪器。试验室在施工准备阶段建设,试验仪器由计量部门计量认证,并申请获得临时试验资质证书后方可开展试验检测工作。急救与医疗服务 为保证职工安全、健康的生活工作,在工地设工地卫生所,配备专职卫生员,以保证日常的医疗服务需要及施工现场的传染病检查、控制、报告。工地临时排水设施施工现场排水采用明沟和管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组织的排放,生活用水集中净化后排放,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工地污水和垃圾处理在生活区和施工区域内设垃圾池,将其区域内的粪便、污水、垃圾弃置在垃圾池内并定期喷洒消毒药水,待池满后用密封的垃圾罐车运到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防火、防爆 施工期间,配置足量的灭火器及其他消防工具,对运输及施工机械要配足消防设备,油库、修理车间、乙炔及氧气库房等地点派专职人员负责防火工作,同时积极与当地消防部门联系,共同做好消防工作。 1.5.2劳动力计划安排在开工前完成所有人员的调配工作,在接到开工令进行开工。根据已确定的组织机构,建立项目施工管理层,并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该工程的施工。(参见附表六:劳动力计划表)1.5.3拟投入本项目的施工机械设备及试验仪器为保证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合同工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任务情况,我公司将配备足够数量、状态良好的成套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施工。1.5.4 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现场总体规划原则:布局合理,节省投资,减少用地,节省劳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尽量利用既有设施。平面规划主要内容:施工队驻地、混凝土拌合站、道路等设施的情况和布置。(参见附表五:施工总平面)。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2.1 路基工程施工方法本工程有桥梁东西接线长。米,整体式路基,宽28米。2.1.1路堑开挖施工施工时按开挖方法进行分类,合理布置施工机械,并对路堑边线进行测设。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及时进行路床施工,若不能及时进行,将在路床顶面高程以上预留至少30cm厚的保护层。挖方路基施工遇到地下水时应按规范要求先进行排水处理。开挖与填方施工相结合,路堑采用分层开挖,在开挖前先修好坡顶截水沟并及时铺砌封闭。土质路堑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开挖调运。开挖时采用纵向分台阶开挖,从上到下分层依次进行,严禁掏底开挖。石方开挖施工方案:由于此工程地处市区,人口、建筑物密集,且石质为软石或次坚石,石方量小,挖石方合计26000多方。不宜采用大型爆破方案。宜采用小型松动爆破和破碎锤结合开挖。2.1.2路堤填筑施工(1)填方路基填料:沿线可利用挖方段炭质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等软质岩石作为路基填料,其击实实验值及路基填料强度(CBR)必须满足规范要求。(2)填方路基基底处理:a、对于一般的填方路基在填筑前均考虑清除地表腐殖土及人工填土,清表后应对原地表进行碾压后方可。b、当软土厚度小于3m时,清淤换填;当软土厚度3-5m时,清除上部3m的淤泥,下部抛石挤淤,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执行。2.1.1 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两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各20cm,由于工程量较小,不设拌和站,拟购买商品混合料。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时,应保证下层水泥稳定碎石摊铺碾压并养生7天后,形成足够的强度再进行后续作业,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前应清洁下层表面和均匀喷撒水泥粉后摊铺并碾压上层水泥稳定碎石层。2.1.2、透层油、下封层的施工在沥青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