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专业毕业论文高架桥下部结构施工工艺.doc
高架桥下部结构施工工艺摘要文章通过对西铭高架桥的下部结构施工的介绍,详细分析了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每个环节的前期准备以及它的重要性;各项工作的施工程序、注意事项以及遇见突发情况所采取的措施;再是施工过程中对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新发仪器的研究、学习。为做好今后的工作做一个很好的铺垫。关键词 高架桥 下部结构 施工工艺正文1、施工准备1.1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施工准备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为桥梁工程的施工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统筹安排施工力量和施工现场,是施工企业搞好目标管理,推行技术经济承包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认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对于发挥企业优势、合理供应资源、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降低工程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赢得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1.2施工准备工作的分类 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可将施工准备工作分为两类: (一)工程项目开工前的施工准备 这是在工程正式开工前所进行的一切施工准备工作,其目的是为工程正式开工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 (二)各施工阶段前的施工准备 这是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后,每个施工阶段正式开工之前所进行的一切施工准备工作,其目的是为施工阶段正式开工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 施工准备工作既要有阶段性,又要有连贯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阶段地进行,要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 1.3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准备、劳动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施工现场准备等。 (一)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由于技术准备上的差错和隐患将造成生命、财产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的具体内容如下: 熟悉设计文件、研究核对设计图纸 全面领会设计意图,透彻了解桥梁的设计标准、结构和构造细节;检查核对设计图纸与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或错误;在几何尺寸、坐标、高程、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正确等等,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涉商解决。 进一步调查分析原始资料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已尽可能多地获得有关原始数据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制定技术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以及编制切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都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调查项目如下: a、自然条件的调查分析:地质、水文、气象、施工现场的地形地物、桥梁工程所在地区的国家水准基点和绝对标高等情况。 b、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施工现场的动迁、当地可利用的地方材料、砂石料场、水泥生产厂家及产品质量、地方能源和交通运输、地方劳动力和技术水平、当地生活物质供应、可提供的施工用水用电条件、设备租赁、当地消防治安、分包单位的力量和技术水平等状况。 c、施工前的设计技术交底 通常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加,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建议或变更在形成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做好记录,形成设计技术交底纪要,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参加单位共同会签盖章,作为施工合同的一个补充文本,与设计文件同时使用,是指导施工的依据,也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之一。 d、确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设计 e、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 (二)劳动组织准备 监理施工组织结构 合理设置施工班组 施工力量的集结进场和培训 向施工班组和操作工人进行开工前的交底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三)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的准备:构件和制品的加工准备:施工机具设备的准备;以及各种工具和备件的准备 物质准备工作的程序一般为:根据施工预算、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安排制定需要量的计划;与有关单位签订供货合同;拟定运输计划和运输方案;按施工平面图的要求,组织物质按计划时间进场,在指定地点、按规定方式进行储存或堆放,以便随时提供给工程使用。 (四)施工现场准备 具体内容如下: 做好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复测和加密工作 做好施工现场的补充钻探 搞好三通一平 是指路通、水通、电通和平整场地。 建造临时设施 安装调试施工机具 原材料的试验和储存堆放 做好冬雨季施工安排2、测量、放线1)要仔细审图,了解桥梁的形式、线形,掌握它的特点、难点。理解设计的要求,以此制定桥梁测量工作的布署和关键部位的控制方法。对图纸上的数据要进行核算。 2)设置严密的控制网和水准网。并对于不同的部份和施工工艺,采取有效的测量方法。 3)桥梁轴线控制,根据控制网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每个墩、台的中心和法线点以及曲线要素ZH、HY、QM、YH、HZ等点。然后在中心点采用偏角法测放中心线。直线段每10m一点,曲线段每5m一点,小半径曲线每2m一点。桥梁从基础、下部、上部的每个部位都要进行轴线复测。 4)关键部位的控制,如防撞墙。防撞墙是最终展现桥梁线形的主体部位。施工时中心轴线点的间距要同定型钢模一致,且不得大于1.5m,边线根据中心轴线采用三边几何交汇法定点弹线,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桥梁线形。 5)每次测量前,先确定好测量方法,做好测量的内业计算工作,列出特殊点位,如曲线要素点,立柱、桥梁中心点是否有偏心等,避免边测边算,以免忙中出错。 6)做好桥梁的沉降观测工作,在立柱和桥台离地面0.30.5m处设置,利用直径20mm的钢筋,顶端磨成半圆形,并弯成90°角,埋入砼中。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应做到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施工的进展,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7)所有部位的测量工作,均严格实行3级检验制度,即先自检,复检,监理工程师核检,符合规范要求后并且资料手续齐全才能进行施工。3、桩基3.1人工挖孔3.1.1桩位放样(一)测量准备(1)测量放样人员应根据甲方提供的红线、水准点,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负责定位、放样及高程引测工作,并作好永久、临时标志。 (2)测量、放样前,应对水准仪、经纬仪及钢卷尺等测量工具仔细校核其精度。 (3)施工中,应定期校核高程定位标志,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其精确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测量精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二)施工测量 由于该工程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考虑到地下水的影响可能会使周围地表发生位移或沉降,因此必须对周围道路及原有建筑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该工程拟投入的仪器主要有ET-02/05经纬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等。 (1)场地整理前应根据县规划局测绘队提供的黄海高程点,在拟建建筑物四周布设四个水准点,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依据。四个水准点闭合差应小于±12H 。场地整理及土方开挖时应保护好水准点。 (2)开挖前应在周围已建建筑物和道路构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和竖向垂直控制点,作为观测原建筑和构筑物在挖孔桩降水过程中是否有下沉或倾斜的依据。开挖前记录一次标高,开挖至45米深时再观测第二次,以后每二天观测一次。 (3)开挖前应根据测绘队提供的单体放样作为轴线控制和放样的依据。用经纬仪测出各控制线及轴线,用钢卷尺丈量各桩心位置,为了便于轴线、桩中心和垂直度复核,于各桩四周定四根木桩控制轴线位置,书面报请监理复核,认定签字后开始护壁第一模施工,第一模施工时混凝土护壁应高出自然地面150mm。护壁第一节后,将各轴线及控制标高引至护壁上口用竹片钉出标准轴线或桩中心线,并用红油漆做上标记,便于桩标高及中心的控制。3.1.2人工挖孔准备工作(一)埋设护筒 (1)护筒采用壁厚4mm厚的钢护筒,用人工埋入土层,周围用砼土回填夯实。 (2)内径比设计桩径大200mm,根据本工程土层实际,护筒长度为1.52.0m之间,护筒中心埋置偏差不大于20mm。 (3)测量护筒高程,为钢筋吊装和混凝土浇筑提供高程测量依据。 (二)井架就位 井架安装定位前要将护筒周围用土回填,并压实整平,确保井架定位准确、水平、稳固。 (三)制作泥浆池、流槽 根据钻孔灌注桩的位置,就近设置泥浆池,泥浆池设有循环池和沉淀池,泥浆池与灌注桩之间采用流槽连接,流槽对准灌注桩护筒的溢浆口,流槽采用砖砌明沟,水泥砂浆粉刷。3.1.3人工挖孔施工程序工程桩开挖施工顺序为:土方开挖(或抽水)清孔壁、校核垂直度和桩径混凝土护壁下挖。3.1.4人工挖孔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一)桩基施工方法(1)由于人工挖孔砼灌注桩设计承载力较大,应确保成桩的质量,对于桩距较密的桩,在本施工方案中已考虑较安全的施工方案;保证桩基在成孔施工中能安全成孔,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2)通过对临近工程桩基础施工的了解,在人工挖孔砼灌注桩成孔时易发生涌泥及流砂等现象,施工时初步采用孔桩互降法进行有效降水的施工方案。 (3)相邻桩距较密桩(中心距3.0D)时,应采用跳挖成孔施工,保证密桩每间隔一天进尺一模的要求,使其减少对相邻桩影响,积水应用潜水泵及时排出,以减少对相邻桩的侧压力,确保密桩能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成孔。 (4)每天施工前,应安排下井人员对已做护壁进行检查,在无异常样情况下,才能进下模成孔的开挖。(二)注意事项(1)如有大石块垂直运输,装好后,人从爬梯出井后方可提运。挖出的土应在孔口2米外就地摊放。每孔用砖砌井口30cm高出自然地面作堆土的维护结构,面层砂浆抹光,并标上十字中心线及标高,每进尺一米时复核中心点是否有偏差。(2)降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地下水,但无承压水。本工程降水措施为:第一种为挖集水坑用潜水泵直接在挖桩孔内带泵作业,排除积水。为用泵安全,每个泵都安装漏电保护器,如有异常就自动跳闸。 第二种为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使地表水位同时下降,以达到降水目的。施工时排水要远离施工场地,防止水倒流入孔,已挖基孔四周应设阻水坝,防止雨水灌入基孔。(3)在护壁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护壁有下坠迹象时,应采取横向支撑措施。(4)如遇流沙时,应与甲方研究后采用钢护筒护壁。当挖孔至设计持力层标高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地质部门、设计单位对孔底岩(土)进行鉴定。(三)工作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1)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胶鞋;(2)严禁酒后作业,不准在基坑内吸烟,不准在基坑内使用明火;(3)每工作4小时应出孔轮换,轮换时由现场负责人统一安排;(4)孔口配合人员应集中精力,密切监视孔内情况,积极配合孔内人员进行工作,不得擅离岗位。(四)安全用电注意事项(1)施工用电布线必须合理有效;(2)施工用电配电箱必须配有漏电保护器,严禁一闸多用;(3)工地配有专职电工进行用电管理。(4)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章程,保证安全,文明施工。(5)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层层分管,条条落实,责任到人,奖罚到人。(6)加强安全教育,做好现场安全宣传工作,现场悬挂安全标志牌,交叉施工实行安全监护。(7)充分利用"三宝",不带安全帽不准进入现场。(8)做好总平面规划管理,定点塔设机械棚。(9)做好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和临时用电安全管理。(10)护壁安全管理:工地配备专职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