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机电系统设计方法.ppt

    • 资源ID:1201798       资源大小:711.50KB        全文页数:7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机电系统设计方法.ppt

    5 机电系统设计机电系统设计5 机电系统设计机电系统设计5.1 机电系统设计基础5.2 可靠性设计5.1 机电系统设计基础机电系统设计基础一、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一、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1.系统工程2.机电一体化工程3.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之比较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方法与流程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方法与流程1.设计方法2.设计类型3.设计流程三、系统评价三、系统评价1.评价指标2.评价方法四、机电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四、机电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1.并行工程2.绿色设计3.反求设计4.虚拟设计5.快速响应设计5.1 机电系统设计基础机电系统设计基础5.1.1 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一、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一、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定义:1978年,钱学森就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通意义的科学方法。”系统工程是以大系统为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5.1.1 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一、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一、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 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有机结合,而非简单的叠加。从整体性的角度,提高系统的性能。(2)综合性原则 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涉及多方面的属性,应当将这些属性综合起来研究。(3)科学性原则 指在处理各种设计问题时,应按照科学的顺序和步骤进行,尽量使用定量的方法。2.机电一体化工程 机电一体化工程是系统工程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中的具体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应用机械、电子等有关技术,使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机结合,实现系统或产品整体最优酌综合技术 5.1.1 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3.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之比较5.1.1 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产生年代产生年代50年代(美国)70年代(日本)对象对象大系统小系统、机器基本思想基本思想系统概念机电一体化概念(系统和接口的概念)技术方法技术方法利用软件进行优化、仿真、鉴定、检查等。硬件的超精密定位、超精密加工、优化设计、微机控制及仿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大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共同点共同点应用计算机,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复合性5.1 机电系统设计基础机电系统设计基础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方法与流程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方法与流程1.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使二者密切结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实际机电系统的设计内容和方法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从一体化设计的角度看,主要有三种方法,即替代法、即替代法、融合法和组合法。融合法和组合法。5.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方法与流程(1)替代法替代法 即机电互补法,或取代法 一般指用高性能的电子及电气部件替代复杂的机械装置,实现原有装置的功能。这种方法常用于对传统机械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改造。这种替代不是简单的置换,往往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提高,例如可以简化机械结构,方便控制、获得高性能。5.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方法与流程(2)融合法融合法 即结合法 是指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子部件(子系统)。它体现在两方面:机电性能互补和软硬件结合机电性能互补和软硬件结合例如,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对于存在的丝杠螺母传动间隙、刀具安装误差等问题,若单纯采用提高机械制造精度的办法是很难解决的。实际上,采用机床数控系统的自动间隙补偿及刀具补偿功能,可使问题迎刀而解,而且更有效、更合理。例如虚拟仪器可用软件实现示波器的功能。5.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方法与流程(3)组合法组合法 它是指将功能部件(或子系统)、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系统。在新产品系列化及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改造中应用这种方法,可以缩短设计与研制周期,节约工装设备费用,且有利于生产管理、使用和维修。5.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方法与流程2.设计类型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开发性设计(2)适应性设计适应性设计(3)变异性设计变异性设计5.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方法与流程2.设计类型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开发性设计 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全新设计,是在既没有参考样机又没有具体设计方案参照的情况下,根据所设计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抽象的设计原理进行的创造性工作。例如,第一台数控机床的设计、第一台磁盘驱动器的设计,就属于开发性设计。5.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方法与流程2.设计类型设计类型(2)适应性设计适应性设计 指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原有系统进行指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原有系统进行局部变动和改进,以适应增加功能、提高性能或降低成本,局部变动和改进,以适应增加功能、提高性能或降低成本,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例如,对照相机应用电子快门自动曝光代替手动调整,使照相机在小型化、智能化方面得到提高;对普通机床进行数控改造设计,使其性能和功能增强;这些都属于适应性设计。5.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方法与流程2.设计类型设计类型(3)变异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这种设计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规格尺寸、速度、力或功率等参数而进行的系列化设计。变异性设计的目的是满足市场对产品的不同需要。这种设计相对比较容易,但设计人员也必须有比较丰富的工程经验,对参数的改动也必须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必要的实验。确 定 产 品 规 格、性 能 及 功 能 指 标拟 定 系 统 方 案、划 分 功 能 模 块方 案 论 证、确 定 模 块 设 计 目 标、组织 设 计 工 作功 能 模 块、接 口 细 部 设 计系 统 设 计 的 综 合 评 价满 意 吗功 能 模 块 试 制 与 调 试满 意 吗系 统 整 体 组 装、调 试 及 可 靠 性、抗 干扰 复 核满 意 吗工 艺 定 型编 写 技 术 文 件、资 料结 束开 始NYNYNY图 5-3 机 电 系 统 的 设 计 流 程3.设计流程设计流程确 定 产 品 规 格、性 能 及 功 能 指 标拟 定 系 统 方 案、划 分 功 能 模 块方 案 论 证、确 定 模 块 设 计 目 标、组织 设 计 工 作功 能 模 块、接 口 细 部 设 计系 统 设 计 的 综 合 评 价满 意 吗功 能 模 块 试 制 与 调 试满 意 吗系 统 整 体 组 装、调 试 及 可 靠 性、抗 干扰 复 核满 意 吗工 艺 定 型编 写 技 术 文 件、资 料结 束开 始NYNYNY图 5-3 机 电 系 统 的 设 计 流 程三、系统评价三、系统评价1.评价指标2.评价方法5.1 机电系统设计基础机电系统设计基础1.评价指标 对机电产品的优劣进行评价,必须要有定量的指标作依据,这些指标应该是能够用来衡量产品性能和结构质量的参数指标,一般分为基本指标、优化指标和寻常指标三类。5.1.3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1)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是决定产品功能和基本性能的指标,是设计必须达到的指标,如工作范围、运动参数、动力参数、结构参数、精度指标、环境指标等。这些性能指标以能够满足用户要求为度,不需要追求过高的指标。包括运动参数、动力参数和品质参数。5.1.3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运动参数运动参数:用来表征机器工作运动的轨迹、行程、方向和起止点位置正确性的指标。动力参数动力参数:用来表征机器输出动力大小的指标,如力、力矩、功率等。品质指标品质指标:用来表征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品质的指标。如:运动轨迹和行程的精度、运动行程和方向的可变性,运动速度的高低、稳定性和可调性。5.1.3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2)优化指标优化指标 优化指标是指在产品优化设计中可以用来进行方案对比的评价指标。对于机电产品而言,主要是生产效率、柔性、自动化程度、生产成本和可靠性,其中常用的是生产成本、可靠性等。在满足基本指标的前提下,这些优化指标一般是越高越好,而成本指标则越低越好。5.1.3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3)寻常指标 主要指在产品设计中作为常规要求的一类指标,主要有:a.工艺性指标工艺性指标,对产品结构提出的装配、维修、调整方便的指标;b.人机接口指标人机接口指标,操作者在进行操作时表现出来的操作方便,减少误操作、视觉误差小等人机工程学指标;c.美学指标美学指标,对产品外观造型提出造型比例、产品色彩的指标;d.标准化指标标准化指标,对产品组成的元器件、零部件乃至功能模块的标准化程度提出的指标等。5.1.3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 基本指标和优化指标的选定应根据具体产品的设计要求来进行。一种产品的基本指标,可能是另一种产品的优化指标。某些指标在要求较为严格,必须经过周密设计才某些指标在要求较为严格,必须经过周密设计才能达到时,应选为基本指标,而在要求较为宽松的情况下,能达到时,应选为基本指标,而在要求较为宽松的情况下,则可选为优化指标。则可选为优化指标。如在对旧机床进行数控改造时,由于旧机床精度因长期磨损已经很低,改造的目的是用它完成一些品种少、形状复杂但精度要求较低的零件的加工,因此可将成本选为特征指标,即要求改造费用不能超过某一数额,而将精度作为优化指标,即在费用不超的条件下,尽量提高精度。5.1.3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2.评价方法 机电产品的综合评价通常需要采用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因为设计的基本目标是多性能、低价格,即包含了技术性和经济性两大类指标。多目标规划的求解策略有降维法、顺序单目标法和评价函数法等几种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设法把多目标问题转化成单目标问题求解,但不同的转化方法对应着不同的求解策略。5.1.3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1)降维法降维法目标:目标:把多目标问题转化成单目标问题求解,从而解出最优解。方法:方法:用一个起主要作用的指标作为目标函数,而将其它优化指标转化为约束条件。5.1.3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5.1.3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2)顺序单目标法顺序单目标法目标:目标:把多目标问题转化成单目标问题求解,从而解出最优解。方法:方法:首先对各优化指标按重要程度排序,按单目标优化方法依序求出每个指标所对应的最优解,然后对这些单目标优化解进行折衷处理,从而得到整体最优解。5.1.3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3)评价函数法评价函数法目标:目标:把多目标问题转化成单目标问题求解,从而解出最优解。方法:方法:首先将各优化指标依一定关系进行组合,从而构造出一个单目标问题的目标函数,被称为评价函数,然后依据这个评价函数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出最优方案。四、机电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四、机电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1.并行工程2.绿色设计3.反求设计4.虚拟设计5.快速响应设计5.1 机电系统设计基础机电系统设计基础5.1.4 机电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机电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1.并行工程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与传统的串行工程之间的本质差别在于它把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个作业视为一个整体,面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局的优化的整体管理和控制。5.1.4 机电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机电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设计工艺制造销售评价反馈信息需求产品图5-5 串行工程与并行工程a)设计工艺制造销售需求产品a)串行工程工作模式b)并行工程工作模式2.绿色设计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从并行工程思想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所谓绿色设计,就是在新产品的开发阶段,就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使用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所产生的负作用。5.1.4 机电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机电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3.反求设计 反求设计是以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专业人员的工程设计经验、知识和创新思维,对已有产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探索并掌握其关键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

    注意事项

    本文(机电系统设计方法.ppt)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