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docx
-
资源ID:1186601
资源大小:384.64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docx
京政发(2011)36号附件: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年十二月前言1一、水资源形势3(一)水资源现状3(二)“十二五”时期用水预测4(三)主要问题6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8(一)指导思想8(二)规划原则8(三)规划目标9(四)规划指标10三、水务发展规划格局11(一)水源保障格局H(二)城乡供水格局12(三)城乡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格局14(四)城乡水环境格局15(五)水资源保护格局16(六)防洪排水格局18四、“十二五”时期规划重点任务19(一)建设七大类工程19(二)重点完善八项管理29(三)“十二五”规划项目及投资32五、规划实施效果33(一)水源短缺状况得到缓解33(二)供排水保障能力明显提高33(三)城乡水环境实现人水和谐33(四)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33六、保障措施35(一)加强部门协调联动35(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36(三)明确投融资政策36(四)完善应急保障措施36(五)科技人才保障37(六)加强对外合作37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务设施是公益性基础设施,水资源管理是经济社会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性季风气候,水资源天然禀赋条件不足决定本市长期缺水。1999年以来连续12年干旱,年均水资源量仅有2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44%。北京水务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转变,农村水利向统筹城乡水务转变''和"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的要求,通过大力推进节水、建设应急水源地、水库优化调度、扩大利用再生水、境外调水等措施,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确保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成功举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综合专项规划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关于开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北京市水务局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论证、社会参与、深入实际''的原则,科学谋划水务战略格局,确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规划在研究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路径上采取了大背景思考、大范围统筹、大格局推动、大结构调整的技术路线,力争在“十二五”时期,为确保“四个安全”、在全国实现“五个率先,规划构建“六大格局”、实施“七大工程”、完善“八项管理制度”,为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一、水资源形势(一)水资源现状。1 .水资源基本情况。(1)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北京市多年平均(195620()()年)降水量585毫米,形成地表水资源量1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6亿立方米(扣除地表地下水重复量后地下水资源量19.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37.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入境水量21.1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9.5亿立方米。(2)近年水资源状况。19992010年年均降水量475毫米,形成地表水资源量7.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2亿立方米(扣除地表地下水重复量后地下水资源量13.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1.2亿立方米。地表水入境水量4.7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5亿立方米。2 .降水和来水严重不足。与多年平均相比,近12年降水量减少19%,水资源总量减少43%,入境水量减少77%,两库来水减少79%,可用水资源急剧减少。近12年,密云水库年均来水量2.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72%;官厅水库年均来水量1.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86%。3 .城市应急水源地已接近开采极限。近12年,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从1L9米下降到24.9米,年均下降Ll米。自20()3年以来,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陆续建成,开采初期地下水埋深在10米左右,开采以来年均下降35米,目前埋深超过40米,已接近设计开采值。第八水厂水源地取水能力从48万立方米/日衰减到18万立方米/日,衰减60%;第三水厂取水能力衰减50%。城市应急水源地开采以来,周边农用机井50%以上出水不足,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用水,城乡供水矛盾十分突出。4 .本地水资源保障首都供水安全难度增大。人口增长、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用水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北京市2010年常住人口1961万人,按照近12年本地平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7立方米。与国内外大城市相比,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其他城市。(二)“十二五”时期用水预测。1 .预测原则。“十二五”时期仍需继续采取非常规措施,按照用水总量控制、生活用水适当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生态环境扩大再生水使用的原则,确定用水量。生活用水适当增长。按照“十一五”时期实际每年增加人5060万,生活人均用水量240升/日(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120升/日),生活用水量每年增加0.6亿立方米。工业用新水零增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限制发展高耗水、高耗能产业,提高利用效率,实现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总量维持12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增加到3.5亿立方米。到2015年环境总用水量达到5.3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增加到4.4亿立方米。2 .预测结果。预测20112015年全市总用水量37.24L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16.218.6亿立方米。表1“十二五”时期全市用水量预测表单位:亿立方米分项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生活用水量16.216.817.418.018.6工业用水量5.25.25.25.25.2农业用水量1212121212环境用水量3.83.94.04.15.3总用水量37.237.938.639.341.1预测20112015年城六区总用水量16.517.9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10.5-11.7亿立方米。表2“十二五”时期城六区用水量预测表单位:亿立方米分项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生活用水量10.510.811.111.411.7工业用水量2.92.92.92.92.9环境用水量3.13.13.13.13.3总用水量16.516.817.117.417.9(三)主要问题。“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是化解水资源风险、加大节水开源力度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关键时期。1 .城六区水源硬缺口逐年加大。按2009年和2010年年均来水20亿立方米预测,通过采取继续超采地下水、动用密云水库库存、扩大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后,年均仍存在4.5亿立方米城市供水硬缺口。2011年缺水3.7亿立方米,2012年缺水3.8亿立方米,2013年缺水6.5亿立方米,2014年缺水6.6亿立方米。2015年南水北调年来水10亿立方米,给城区配置8亿立方米,在应急水源地停止开采、城区自来水水源井涵养、自备井置换的情况下,缺水1.9亿立方米。2 ,供排水设施能力不足。供水设施保障能力低,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仅为1.06。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虽然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4%,但郊区污水处理率仅为52.4%,水环境体系脆弱。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建设硬化面积加大导致径流系数增加,加大了城市排水压力,造成城市积水时有发生,影响了城市的运行安全。通州新城、未来科技城、首钢核心区、北京第二机场、中关村北区、雁栖生态建设示范区、房山汽车产业基地等重点发展区域,供排水基础设施薄弱,应加快建设。3 .水务管理工作同发展需求不适应。(1)法规制度体系尚不完善。现有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与法规相配套的规范标准、规章制度等支撑体系存在缺陷。(2)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基层水务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监管、投融资等机制需要完善。(3)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科技创新能力、制度保障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水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有待提高;水资源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作用有待提高。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京发(2011)9号),以水源安全保障为主线,以流域综合治理和供排水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城市雨水收集,全面推进集、蓄、拦、调的水循环利用,坚持“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加快推进“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建设,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为首都经济社会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及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二)规划原则。1 .协调发展的原则。水务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需求和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2 .统筹兼顾的原则。处理好节流与开源、保护与利用、防洪减灾与生态环境,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关系。3 .高效利用的原则。节水优先,全面治污,优化配置,循环利用。4 .改革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强部门联动,理顺水务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三)规划目标。1 .确保四个安全。水源安全:确保水源,2014年前年境外调水46亿立方米,2015年南水北调1()亿立方米水进京,再生水利用10亿立方米;供水安全:城区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25,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区供水漏损率控制在14%以下;水环境安全: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跨省市界断面COD、氨氮含量达到国家考核标准;防洪排水安全:确保水库、水闸安全,骨干河道防洪达标,城区和新城防洪排水达标,构建完善有效的雨水利用体系。2 .实现五个率先。实现境内五大水系连通和充分收集雨水目标,率先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目标,率先达到国际领先利用水平;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目标,率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目标,率先建成统筹城乡的高标准节水型社会;实现应用推广高新技术目标,率先完成科技水务体系建设。(四)规划指标。根据“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水务发展目标,拟定以下规划指标。表3北京市''十二五"水务规划主要指标表类别序号指标目标节水指标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15%以上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5%以上3城市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95%以上4农业节水灌溉面积比例95%5灌溉水利用系数0.7供水指标6城六区自来水供水占有率90%7新城自来水供水占有率80%8城区供水安全系数1.259城区供水漏损率14%以内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指标10全市污水处理率90%11城六区污水处理率98%12新城污水处理率90%以上13村镇污水处理率60%14全市再生水利用率75%15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16治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