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docx
传承经典悟哲思部编语文八(下)第六单元整合备课【单元设计理念】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1+X的阅读教学理念,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整合”时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既是部编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更是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单元整合”是“群文阅读”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师生通过阅读群文,将单元主题进一步聚焦和拓展,为学生创设“大语文”观,构建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其中有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儒家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待,有韩愈不平则鸣的呐喊,有杜甫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些诗文有理有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本单元写作训练学写故事,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围绕中心写出曲折生动的故事;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探寻“和为贵”的真谛;名著导读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讲解摘抄和做笔记的读书方法。【单元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 .注重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3 .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发和情感熏陶。4 .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品味诗文中的意境,感受他们的智慧,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准备】1 .自主预习单;2 .单元过关作业;3 .教学课件;4 .朗诵配乐。5 .群文阅读。【课时安排】时时时时时丽时时时时课is讲M语汇讲讲讲课单元导读1庄子二则2礼记二则2马说2唐诗三首3单元整理1文本拓展读写2学写故事2名著导读2课外古诗词诵读2合计19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目标,了解单元内容,读熟本单元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一、新课导入:告知本单元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课前预习:1、学用工具书,了解2124课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2、厘清各诗文的写作背景。三、单元导读: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庄子二则中的北冥有鱼描述了神奇莫测的鲸鹏的形象,以及鲸鹏迁徙南海要“以六月息”,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反映了两人敏捷的思维。礼记二则中的虽有嘉看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闸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马说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推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唐诗二首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卖炭翁通过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三、文言积累:借助注释,整理重点词语到原文中。1、重难点实词。2、通假字。3、古今异义。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6、特殊句式。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直至背诵北冥有鱼(1课时)【教学目标】1 .把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 .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3 .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教学重难点】重点1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 .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难点领南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庄子(人物)导入二、整体感知1.作者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干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他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弟子和后世学者所著。庄子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3 .读课文,初步感知。(1)先自读再播放【音频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北冥(Mng)蛆鹏(kun)接(tudn)迁徙(xl)齐谐(xi6)正色邪(y6)(2)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请同学们捧起课本,自主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3)借助注释,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初知文章。4 .概括主要内容。参考:文章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鲤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表明万物皆所有凭借而不自由,表达自己对绝对自由的渴望。三、局部探究(一)翻译课文,梳理文言知识。1 .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2 .小组进行翻译接龙,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3 .组内合作总结重要文言知识并展示,师生点拨补充。(1)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呢、吗。(2)词类活用志怪者也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南冥者,天池也天:名作形,天然的。(3)重点句子。(二)探究文章内容和蕴含的道理。听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 .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为什么写鸟?参考:鹏鸟是由鲸鱼变化而来的。鲸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作者使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2 .鲸鹏的形象怎样?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参考答案:鲸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鳏鹏形象磅礴壮观。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鲤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更动天地,极言鲤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想象雄奇瑰丽。3 .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参考: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鲸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技”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小结: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丰富,想象奇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里,他在想象中夸张,极写鲸、鹏之大,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4 .大鹏形体硕大,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美。它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参考:大鹏需要“海运”(六月息);野马、尘埃需要“以息相吹”。5 .本文借鲸鹏和野马、尘埃说明了什么道理?参考: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6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参考:“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四、总结拓展学生个人梳理总结,小组交流。鲸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和启示?和大家分享一下。五、作业设计1 .翻译课文,准确解释重点字词。2 .背诵默写课文。六、板书设计北冥有鱼庄子鲤凭借南海一一有所凭借(不自由)一追求自由鹏六月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课时)【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2 .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一、导入新课播放导入视频。同学们,我们刚播放的视频是一场关于“鱼”快乐与否的辩论。视频的结尾说,从逻辑上讲,庄子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惠施。但这句话好像还有弦外之音,好像不从逻辑上讲,庄子便赢了似的。为了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同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寻找答案。二、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三、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1)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固:A.固不知子矣(固然)B.子固非鱼也(本来)(2)文言句子翻译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明确:我不是您,固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四、活动探究,体会文章情感1 .情景模拟,选一人扮演庄子,一人扮演惠子,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辩论对话。2 .请同学说说这场争辩谁是胜者。明确: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3 .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4 .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虽有嘉肴(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2 .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3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一、导入新课“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一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一一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