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状元福建人在行.docx

    • 资源ID:1159021       资源大小:21.2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状元福建人在行.docx

    中状元福建人在行福建曾经被认为是蛮夷之地,其实我们的先祖只是没读书,一读起书来,可厉害着呢。从隋代至清末,科举1300余年,福建历代状元总数排全国第四,仅次于江苏、浙江、河南,而在过去,江浙是不分家的,福建的人口还比这些地方都少得多。另外,福建的进士总数,高居全国之首。七年三度状元郎状元有多牛,不用多说了吧。范进中举都乐成那样,中状元不得做梦笑醒?在古代,从参加解试(即明清时的乡试)开始,合格了才能当上举人,头名叫解元;然后是省试,中进土,第一名叫会元;最后上金銮殿由皇上主持考试,定出名次,拔得头筹的,就叫状元。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科举考试比较复杂,分“正科”和“恩科”。正科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科举考试,唐朝时一年一考,到了宋代,改为三年一考。恩科始于宋代,一般是皇帝生子、皇后生日这样的朝廷庆典,为彰显对考生的恩泽,特别开科考试。此外,还有一种“特科”考试,是未考中进士的考生再集中考试,头名也称状元,不过这里不将“特科”状元列入讨论。“所有的进士都很骄傲,自称是天子门生。状元的荣耀达到了极致。”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多年从事地方志研究,搜集了很多正史和地方志的福建状元情况。据他介绍,福建历代状元共46位,平均年龄33岁,最年轻的才18岁。这46位状元中,出过一些很有趣的现象。“连科三状元,就是件稀罕事,仅福建一地方出过。南宋乾道二、五、八年,都出在永泰,当时叫永福,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应在永泰、仙游、福清。当时有民间传说,乾道二年(1166年),福清石竹山上有巨石飞落山腰,石刻文日:天宝石移,状元来期。龙爪花红,状元西东。萧国梁是年大魁天下;次举,靠西边六七十公里,出了个状元郑侨;又次举,东边黄定为进士第一。”“当时,还有永福县令赋诗:钟峰龟岭与龙屿,三处家山亦壮哉!相去未逾两百里,七年三度状元郎。狮峰就是青云山,青云山也因此得名。”卢美松说,一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因为状元出得多而千古留名,“长乐文岭镇姚坑村,出了姚颖、姚勉、陈文龙。陈文龙虽是莆田人,但长在长乐。”“1000多年来,全国会元、解元、状元三元同中的,只有14位,福建也有一位,王曾。”卢美松说,三元及第,可比中状元难多了。另外,福建还出过同期状元、榜眼、探花均由福州人摘得的稀罕事。科举小能手莆田人前段时间,莆田人被黑得够惨,这回来给他们翻个案。要论古代福建哪个地方的人学习好,莆田领个第一,那是妥妥的。宋度宗曾称赞莆田为“文献名邦”,宋真宗敕字“闽越之地,邹鲁之邦”,朱熹说这里“人物之盛”,王安石则说“兴化多进士”。王安石这句话可是有根据的。北宋元丰年间,兴化军(今莆田)是福建人口最少的州军级行政单位,人口只占福建总人口的5.2%,进士却多得惊人。南宋时,福建进士共4544名,兴化军就占了588名,仅次于福州和泉州。单就数量上来说,从隋代开科取士到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全国各地进士人数达千名以上的县,只有18个,福建占了4个,其中莆田的进士数量达1433名之多。在宋代,每42名进士中,就有一个是莆田人,当时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的人数,也都是莆田占全省第一。为什么莆田人这么会念书?早在唐开元中,莆田就已建立县学,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到了唐末五代,战乱频繁,许多世家大族避居闽中,其中以落户福州、莆田的居多。莆田有许多科举盛事。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同年文武状元都出在同一个地方的例子。那便是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的兴化军,一个名叫徐铎和一个名叫薛奕的人,分别高中了文武状元。当时的皇帝宋神宗知道后,高兴得不得了,特意赋诗相赠:“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毂中。”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的“四异”同科,也是出自莆田。这说的是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举行的戊午科省试,出了年纪最大的进士林邓(73岁)和年纪最小的进士龚茂良(18岁),第一名和第二名则分别被黄公度、陈俊卿摘得,这4个人恰巧都是莆田人。这事还没完。这一年宋高宗不知是犯懒还是怎么着,没有举行殿试,直接钦点了省试的第一、第二为状元和榜眼。当时莆田人可高兴了,有人就说:“检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中了榜眼,好是好,陈俊卿却有些遗憾。放榜后,宋高宗问状元和榜眼:“卿土何奇?”黄公度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陈俊卿则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想不到就是这句话,让陈俊卿彻底翻了身。宋高宗听后,当场便说:“公度不如俊卿,陈俊卿应是状元。”呜呼哀哉,为黄公度一大哭,到手的状元没了!黄公度没了状元,好歹还是榜眼,另一个莆田人徐寅中了状元,命运却惨多To他是梁开平元年(907年)的状元,因为在人生几何赋中写了一句“一皇五帝不死何归”,被皇帝梁太祖要求修改。他这个人也是死脑筋,非跟皇帝抬杠:“臣宁无官,赋不可改。"好吧!既然这样,梁太祖也就不客气了,不仅让他的状元当不成,还将他的名籍给削去了。由此,徐寅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而被罢免的状元。关于徐寅,还有一个说法:有学者认为他是福建的第一个状元。不过因为唐末战乱的影响,资料有限,一直不能确定。还有学者认为福建的第一个状元是泉州晋江人徐晦,但学术界对于他的籍贯一直有争议,也有说他是莆田人的。最早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福建状元,则是另一个晋江人陈逖。太平广记泉州府志清源文献中,都可以找到相关信息。说到莆田的状元,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尚书公陈文龙了。他是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戊辰科状元,是前面提到的陈俊卿的五世从孙。他直言敢谏,虽是文官,却是抗元名将。明永乐六年(1409年),他被朝廷封为“水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又被加封为“镇海王”。在老百姓心中,他是福州的城隍庙神,能保佑航运、渔民。现在福建的许多地方,都留存着供奉他的尚书庙。福州状元最多莆田尚且这么厉害,作为省会的福州,当然也不落其后了。自西晋起,福州就有了学校教育。唐代大文豪韩愈还盛赞福州的教育一点都不亚于京都长安。到了宋代,福州官办的府学、县学普遍建立,进入教育的全盛时代。朱熹就在福州府学经史阁记中写道:“福州府学在东南为最盛,弟子常数百人。”三山志记载:“凡乡里各有书社多至数百人,少亦数十人,间有年四五十者,以不学为耻。”(顺带说一下,三山志的作者,也是状元出身,名叫梁克家。不过他不是福州人,而是泉州晋江人。)在这样的氛围下,科举人才自然层出不穷。福州是全省状元人数最多的城市,在卢美松列举的46位状元中,有16位来自福州。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宋代全国共取进士28933名,其中福建籍的7144名,占总数的24.7%,居全国之首;而这7144名福建进士中,福州的有2799名,居全省第一。福州的状元和进士,不仅出得多,还出得频繁。除了永泰“一县七年三状元'的美谈,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福州又出了“一榜三鼎甲”的盛事。那一年的状元郑性之、探花黄桂,都是侯官(今福州)人,榜眼孙德舆则是福清人。元代是福州教育的衰落期,终元之世,福州只有8人考取进士。不过到了明代,福州教育就再次兴起了。明代“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美谈,都出自福州的一个小村子林浦。林浦人林瀚,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高中进士,后担任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随后,他的儿子林庭木昂任工部尚书、林庭机任礼部尚书,他的孙子林燃任礼部尚书、林嫌任工部尚书。“三代五尚书”,全国仅次一家。更了不得的是,这家人还出了“七科八进士”的美谈。从林瀚的父亲林元美开始,林家四代人里有八人考中进士,才华简直爆表!而且林瀚、林庭机、林嫌这祖孙三代人,连续担任国子监祭酒,这可是掌握万千考生命运的官职。这件事还被写入了明史:“三世为祭酒,前所未有也。”泉州状元传说多宋太平广记摘录了徐铉稽神录中一则名叫“登第皂荚”的故事,说的是泉州文庙内有株皂荚树,长得郁郁葱葱,每到科考取土的时候,就会开花结果。奇就奇在,每次这树结多少皂荚,就预示着当年泉州会有多少人登第,非常灵验。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开科取土,这株皂荚树又开花结荚了。奇怪的是,这次皂荚结了两个,一个是全荚,一个却是半荚。众人议论纷纷,莫名所以。到了放榜的时候,泉州有两个人及第,一个便是前面提到过的晋江人陈逖,高中状元,而另一个晋江人黄仁颖就有点尴尬了。他呢,及第算是及第,却是明经科及第,不算正统的进士科,应了文庙的“半荚之兆工黄仁颖不甘心呀,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成为继陈逖之后泉州的第二个状元。奇了,这回那株皂荚树,在他考试前,竟然结出的是全荚。“登第皂荚”的故事,便这样传下来了。而这两位泉州状元,后来都成了廉政为民的好官。“五眼开,状元来”,是泉州另一则关于状元的传说。明代泉州先后出了黄凤翔、李廷机、杨道宾、史继偕、庄奇显这五位榜眼,在他们之后,“神童”庄际昌高中状元。为什么说他是“神童”?原来这个庄际昌七八岁时就能赋诗作文,而且挥笔立就,文不加点。福建通志载:“终明之世,闽人两得第一者惟际昌而已。”这句话的意思是,庄际昌是明代唯一一个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泉州民间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梅花开,状元来”。说的是泉州梅花书院有个梅花石,明成化年间开过一次花,不久状元罗伦就来泉州当了市舶司提举,后来又开了一次花,庄际昌便中状元了。泉州还有一位状元,名叫曾从龙。他是北宋名相曾公亮的从孙,不过因为祖上为官清廉,到他这一代,家里己经很贫寒了。传说,他的母亲生产前还在井边洗衣服,结果就在井边生下了他。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那口井旁刻了块碑,上书”状元井工南平状元有个性南平状元虽然出得不多,却是有个性的代表。北宋端拱元年(988年)戊子科考试后,录取了28人。放榜后,人们议论纷纷,觉得名额太少,朝廷多有遗才。于是宋太宗下令复式落第举子,又录取了99人。这时,有一个名叫叶齐的建安(今建瓯)人击鼓告状,认为取土不公。宋太宗也是有耐心,又下令考了一次。可是考官们却不干了,他们很厌恶叶齐的行为,特意以“一叶落而天下知秋”来暗讽叶齐。不过他们讨厌归讨厌,却没做什么手脚,因为那时候防止作弊的措施是很严密的。这次考试后,前10名的卷子送到了宋太宗手上。想不到他批出来后,第一名竟然就是叶齐。于是乎,叶齐在三次考试后,成了端拱元年戊子恩科的状元。可以说,这个状元,有一半是他自己争取来的。

    注意事项

    本文(中状元福建人在行.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