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作物秸秆与腐熟剂深层匀注逆盐增效技术.docx

    • 资源ID:1097480       资源大小:20.2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作物秸秆与腐熟剂深层匀注逆盐增效技术.docx

    作物秸秆与腐熟剂深层匀注逆盐增效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农业生产面临表层秸秆数量不断增加、耕层变浅、底层土壤紧实、肥力低下等突出问题,尤其西北地区耕地多为沙土地、盐碱地,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土地生产能力低,加之高强度集约化农业生产进一步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农田土壤退化。尽管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重要途径,但过去对农业用地的管理集中于表层土壤,忽略了对底土质量的改善效果,同时秸秆还田造成表层喧松不实,影响作物出苗。因此,该技术针对土壤耕层变浅和秸秆浅旋还田造成的土壤漏风跑墙等问题,研究集成肥秆腐熟剂混合深层匀注技术,实现秸秆富集、匀平分布、深埋还田和快速腐熟,以达到农田耕地质量有效提升。该技术不打乱表土层,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保埔、增产、减少病虫草害;该技术能够打破犁底层避免土壤压实、缓解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减轻秸秆还田对播种和出苗质量的负面影响,提升农田耕层土壤质量,实现秸秆资源的高质高效利用。秸秆富集深层还田为集约化农业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秸秆田间处理和土地健康保育手段,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核心技术“肥秆腐熟剂混合深层匀注集成技术”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共同提出,先后在陕西省神木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山东省济宁市、陕西省关中地区、辽西旱农区等多地区完成试验示范,累计推广面积3250亩。2020-2022年神木市锦界镇试验,秸秆还田比较对照增加微生物11.78%,病虫草害没有明显增加,2020-2022年,玉米亩增产分别为6.5%、8.4%.10.9%,容量减轻13.2%,2020-2021年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到6.43g/kg、9.97g/kg(2018年检测数据为2.61g/kg);淮北平原地区主茎穗小穗结实总粒数、顶部小穗结实粒数、第2穗位结实粒数分别提高12.55%、31.36%.5.79%;东北黑龙江地区小麦产量增加约3.51%,小麦品质中湿面筋、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了24%、11%以上;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王才屯村秸秆还田下小麦产量分别为7320、5833、6257、6551和7866kghm2,产量较常规技术分别增加了7.2%、5.6%、6.9%、2.1%和7.1%;山东省泰安小麦可显著增产9.9%-46.8%,经济效益提高11.6%-41.7%o(三)提质增效情况该技术与传统秸秆浅旋还田技术相比,能够打破犁底层避免土壤压实、缓解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和水分、减轻秸秆还田对播种和出苗质量的负面影响,提升农田耕层土壤质量,实现秸秆资源的高质高效利用。玉米秸秆集条深埋后有效孔(直径0.05mm和0.0002-0.05mm)数量显著增加;脱盐率提高6.64%,累积潜水蒸发量降低45.10%,返盐率降低41.83%,阻断了盐分向上运移,减少了耕层盐分含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耕层的全氮、锭态氮(NH”)和硝态氮(NO旷)含量分别提高61.3%.86.7%和57.1%,改善深层土壤微生物生境;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显著增加43.2%和50.7%,提升亚耕层土壤肥力;干旱年份下,秸秆与腐熟剂深层匀注玉米秸秆层的含水量仍保持在16.39%,且各土层的含水量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表明深层还田具有强大的蓄水、抗旱能力;小麦亩产量增加IL9%。实行秸秆与腐熟剂深层匀注还田可带来如下效益:(1)增肥地力、节约用肥。玉米田每亩秸秆相当于60kg碳铁、50kg过磷酸钙、45kg硫酸钾、2.5吨优质有机肥,亩均节约肥料投入200元;(2)增产效果明显。实施玉米秸秆还田的农田除第一年外,小麦增产可达10%左右,玉米亩增产可达80kg左右。(3)减少用工支出,增加机手收入。玉米秸秆还田省去了砍、运等工序,省时省力,每亩可增加纯收入20元左右。(4)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焚烧投入。(四)技术获奖情况无。二、技术要点(一)适用条件1.土壤。以砂土、壤土、轻壤土为宜,土层厚度40CnI以上,土壤含水量12%-20%o2 .种植模式。宜采用宽窄行种植。玉米、高粱宽行70-80cm,窄行40-50cm,谷子、糜子、大豆(黑豆)宽行50-60cm,窄行35-45cmo3 .作业模式。机械(人工)收获一秸秆粉碎、收集一均匀混入腐熟剂、尿素一开沟、秸秆深埋一覆土并镇压。4 .秸秆含水量。还田前的作物秸秆含水率宜W30%。5 .机具要求。应采用集秸秆捡拾、粉碎、集中传输、深层注入氮肥和腐熟剂、秸秆深埋等多功能一体机。(二)关键技术要点1.选种。选用适于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玉米、高粱、谷子、糜子、大豆(黑豆)品种。精选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的规定。玉米保苗6.75-8.25万株h11)2,高粱保苗12-18万株/hi!?,谷子保苗22.5-37.5万株/hn0糜子保苗60-90万株/ha?,大豆保苗18万株hL6 .适期播种。春播当地表温度稳定通过10。C以上,根据土壤埔情适期播种。夏播应在前作收获后抢时早播。7 .减量施肥。禾谷类作物宜氮肥后移,总施肥量较当地常规施肥量减少10%T5%,大豆基肥减施氮肥50%。8 .化学除草。选用低毒、低残留除草剂。除草剂使用应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9 .化学调控。谷类作物抽穗前、大豆初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控采用一喷多促技术调节作物生长发育,低肥力地块可在谷类灌浆期、大豆鼓粒初期进行叶面喷施少量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微肥等叶面肥。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10 秸秆还田。成熟期作物收获后应采用集秸秆捡拾、粉碎、集中传输、深层注入氮肥和腐熟剂、秸秆深埋等多功能一体机进行田间作业,配施尿素225-300kg/hn?或者碳钱600-900kghm2o作业质量应符合NY/T500的规定。三、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降水相对充足、温度适宜、土壤耕层深厚的黄土高原中东部、中南部和西北部部分地区。同时,此技术适用于西北盐碱地土壤改良,但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四、注意事项注意补充氮肥。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才能完成腐化分解过程。所以,在秸秆注入还田时,需要同时将氮肥、秸秆腐熟剂与收集的秸秆混合深埋,防止农作物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微生物分解秸秆速度降低而导致对下茬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的氮素,影响幼苗生长。五、技术依托单位(1)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联系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2)神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注意事项

    本文(作物秸秆与腐熟剂深层匀注逆盐增效技术.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