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
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总则11.1 目的和依据11.2 适用范围11.3 工作原则11.4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21.5 分级应对和响应分级31.6 应急预案体系52组织指挥体系72.1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结构72.2 市级领导机构72.3 专项指挥机构102.4 工作机构132.5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132.6 基层应急指挥机构142.7 重大活动应急指挥机构142.8 专家组1453运行机制163.1 风险防控163.2 监测与预警1673.3 应急处置与救援213.4 恢复与重建334保障措施354.1 队伍保障354.2 财力保障364.3 物资保障374.4 科技保障404.5 安全防护保障404.6 社会治安保障414.7 医疗救护保障414.8 交通运输保障424.9 通信保障434.10 避难设施保障444.11 基础信息保障455预案管理465.1 预案编制465.2 预案审批与衔接475.3 预案演练485.4 预案评估与修订495.5 宣传和培训495.6 责任与奖惩506附则515.7 附件517.1 XX市应急委主要成员单位及工作职责527.2 XX市突发事件主要牵头部门和专项应急预案(含规划编制预案)577.3 XX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图597.4 XX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607.5 XX市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工作组及其主要职责611.1 目的和依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建设XX自由贸易港新形势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稳步推动我市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网格化管理,夯实应急处置基础,完善防治体系,加大防治力度,立足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全面信息化,坚决防控全局性系统性风险,有效有序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机构改革方案,结合我省、市相关法规、规章及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1.2 适用范围本预案指导全市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风险防控、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以及恢复与重建等工作。1.3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风险、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行业(领域)部门分类管理、源头防控,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的作用,建立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在事发地本级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全面负责组织应对工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统一调度使用应急资源,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快速行动,有序救援。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以社会救援力量为辅助的应急力量体系,健全完善各类应急力量快速反应、联动协调机制,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依法规范、科技支撑。着力维护公众合法权益,加快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加快公共安全科学发展与运用,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处置能力。1.4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类别:(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感染事件,食品和药品安全事件,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群体性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油气供应中断突发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民族宗教事件,舆情突发事件等。上述各类突发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造成损失、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11I级)、一般(W级)别四个等级,具体事件分级标准参照国家和XX省有关规定以及相应的国家级、市级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在相应的市级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中予以明确。1.5 分级应对和响应分级1.5.1 分级应对突发事件应对遵循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分类应对、协调联动的原则。初判发生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由市政府负责应对。其中,涉及跨市级行政区划的,超出市政府应对能力的重大突发事件,必要时提请省政府或省级有关部门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必要时报请省政府提请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对。一般突发事件由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负责应对。涉及跨(区)行政区域的,由市政府负责应对。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和单位等根据突发事件初判级别、应急处置能力以及预期影响后果,综合研判确定本层级响应级别。对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重点地区或重大会议、活动期间的,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1.5.2 响应分级发生较大以上或其他需要市级响应的突发事件,市政府或市专项指挥机构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市级应急响应一般由高到低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原则上,启动一级响应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组织指导协调;启动二级响应由市专项指挥机构负责同志组织指导协调;启动三级响应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指导协调;启动四级响应由牵头部门指导协调。启动一级响应由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二级响应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决定;启动三级、四级响应由专项指挥机构或牵头部门决定。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响应级别可参照市级应急响应级别设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明确。1.6 应急预案体系XX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XX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规划(20202025年)具体实施,包括市、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及部门、基层组织和单位制定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为应急预案提供支撑的工作手册和事件行动方案。1.6.1 应急预案组成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组成。专项预案与部门预案应明确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责、组织指挥机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等内容。基层单位、基层组织的预案需要体现先期处置特点,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临时安置、队伍与资源体系等内容,预案文本应当尽量简化、实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文件的规定时限及实际情况变化,由制订单位依程序及时修订并报上级审定、备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构成种类应当不断补充、完善,建立健全“一网四库”。1.6.2 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中涉及的相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配套的应急工作手册、事件行动方案等多种形式的支撑性文件。应急工作手册是预案涉及的有关单位对自身承担职责任务进一步分解细化的工作安排,是本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指引O市、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根据落实相关应急预案的需要编制相应的工作手册,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内容、流程和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基层组织和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可单独编制工作手册,或将有关内容融入预案。事件行动方案是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救援队伍、专家等为执行具体任务制定的工作安排。事件行动方案要明确队伍编成、力量预置、指挥协同、行动预想、战勤保障、通信联络、具体对策、实施步骤等内容。2组织指挥体系2.1市公共突发事件应对组织体系结构工作机构社区(行政村)成员单位专家组现场指挥部疏散警戒组医疗救护组灾害监测组后勤保障组抢险救援组善后处置组信息发布组综合协调组专家支持组2.2市级领导机构1.1 .1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市人民政府是全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通过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市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应急委)作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议事协调和综合管理机构,纳入市级层面组织领导体系。1.2 .2市应急委主任由市政府市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市委负责政法工作的常委及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政府相关市领导(分管副市长、副秘书长)、市各突发事件专项指挥部(以下简称市专项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XX警备区、武警XX支队和市消防救援支队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委员由市专项指挥部组成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1.3 .3市应急委主要职责是:(1)在市委领导下,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领导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决定启动和组织实施本预案。(2)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人民政府、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研究制订处置全市突发事件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健全完善市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等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听取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汇报,检查工作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全市各区(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各部门和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情况,并将其纳入市委目标绩效考核。(3)制定和修订XX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审核我市专项应急预案、各区(育才生态区管委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重大应急规划等。(4)统一指挥协调全市各类应急专业队伍,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提请衔接驻地军警部队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协调跨市县以及需要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帮助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5)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指导各区(育才生态区管委会)、社区(行政村)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协调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建设。(6)向省委、省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市应急委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市应急委办公室主要职责:(1)建立各类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定期对公共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的建议和对策,汇总、核查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提出建议意见,及时报告市应急委,为市应急委决策提供依据。(2)在市应急委决定启动本预案后,通知并协调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具体实施。督促检查各区(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各部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做好各级各类预案衔接工作。(3)组织开展应急工作的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工作。负责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应急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和信息化建设。(4)承办市应急委日常工作。1.4 专项指挥机构市应急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或明确若干突发事件市专项指挥部,按事件类别组织协调和指挥有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市专项指挥部接受市应急委的领导。市专项指挥部总指挥由市委、市政府分管牵头单位的相关市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牵头单位的主要领导担任。市专项指挥部的成员单位和职责分工在市有关专项应急预案中予以明确。(1)设立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