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口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三川口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O一五年十月三川口社区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组名单单位名称:皋兰县石洞镇三川口社区居民委员会长:卢海涛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总建筑师:王春好教授级高工,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工程师:陈斌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李原高级工程师设计人员:刘家临龚骞高玉玲赵国柱张静雷燕目录第一章总论71.1 项目背景71.2 项目概况9第二章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102.1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背景10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第三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73.1 项目建设单位173.2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7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194.1 建设内容194.2 建设规模194.3 功能分区19第五章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205.1 拟选场址205.2 场址建设条件20第六章建设方案276.1 设计依据及标准286.2 总体规划布局286.3 建筑方案设计296.4 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6.5 给排水设计356.6 电气设计406.7 弱电设计416.8 采暖设计38第七章建筑节能设计407.1 设计依据457.2 设计要求457.3 节能措施45第八章环境保护518.1 排放标准518.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518.3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52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569.1 劳动安全569.2 劳动保护589.3 消防安全589.4 无障碍设计59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及招标6010.1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6010.2 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6010.3 项目建设管理6110.4 工程招标64第十一章建设进度安排6611.1 建设工期6611.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6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812.1 估算范围6812.2 投资估算依据6912.3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7012.4 资金来源与筹措73第十三章社会评价7413.1 社会影响分析7413.2 社会风险分析7513.3 社会评价结论77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7814.1 结论7814.2 建议78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三川口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单位名称:皋兰县石洞镇三川口社区居民委员会单位负责人:俞晓斌联系电话:13909493829邮政编码:730299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内容、编制依据和范围1、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总投资、筹资方案、效益分析、社会评价和风险对策等。2、编制的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3)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4)甘肃省“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5)皋兰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皋兰县石洞镇三川口社区服务站项目办理前期手续的函皋发改函20152号;(6)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7)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指导标准(试行);(8)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和谐建设的意见省委办发200985号。(10)皋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1)皋兰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0);(12)皋兰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会议纪要皋政常纪20156号.(13)项目选址初审意见(14)项目用电、用水及供暖证明;(15)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1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及相关网络资料。3、编制的范围按照国家关于政府(国家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内容要求及建设单位的委托意见,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对工程方案、选址、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总图布置、建设工期及进度提出方案意见;对项目进行初步投资估算;提出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估意见;在此基础上做出研究结论和建设。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地点皋兰县石洞镇三川口社区。1.2.2 建设内容及规模三川口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建筑面积490.01平方米。社区服务站包括:一站式服务厅、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排练室、计划生育三心室、志愿者服务室、工作人员办公室等。1.2.3 建设期限自开工之日起5个月完成项目全部工程,达到入驻条件。即从2015年10月2016年7月(2015年11月2016年3月为冬季停工期)。1.2.4 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共计110.31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解决,剩余部分地方自筹。第二章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2. 1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背景2.1.1 项目提出的理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在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并且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同时随着政府转换职能和企、事业单位的改制,政府转换出的服务职能和企业剥离出的社会职能,大部分由社区来承担。因此加快街道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是满足社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区服务站是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的工作平台,承担政府公共职能。承担着开展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参与社区治安维护工作、提供社区法律服务、协助开展社区健康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好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合开展社区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织开展社区公益服务、组织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培育和壮大社区社会组织、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协助开展社区基础管理工作等重要任务。加强社区服务站的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社区规范化建设的相关政策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家园。当前,社区服务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着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迈进,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我国已有5亿多人生活在城镇社区,城镇化的比率已达43%,而发达国家为70%以上。在我们5亿多城镇人口中,包括着4400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2600万已经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职工、2200万城市贫困人口和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变为城镇社区居民;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退休职工将移交社区管理;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的加剧,城镇社区需要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和服务项目将越来越多,人们对社区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社区在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总的来说,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后,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社区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石洞镇三川口社区无社区服务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为了加快实施社区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改善、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准,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服务和开展各类活动的阵地,提高社区服务站设施规模和质量水平既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2.1.2 项目提出的背景我国的社区服务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也拉开了帷幕。改革的目标是:1984年社会福利事业杭州会议和1985年全国社会福利生产大连会议,把建设社会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列为城市民政工作的重点。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在街道建立“社会福利服务网络”。这可以说是中国社区服务的萌芽。1987年初,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社区服务”这一科学概念,以此代替“街道社会福利网络”的概念,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1989年10月,民政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要求在三五年内,全国三分之一的大中城市要开展社区服务,其中50%以上的街道要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并形成完整的社区服务工作体系;中、小城市和边远城市也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社区服务近期发展规划,其中30%以上的街道要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从此,中国的社区服务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1993年8月27日,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社区服务的发展,以民政部、国家计委、体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卫生部、建设部、国家体委、中国老龄委等14个部委的名义,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对社区服务的性质、内容、目标、任务、管理等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文件规定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会成员多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居委会,发动社区力量开展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居民服务业。它主要由社区福利服务业和便民利民服务业组成,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行业。社区服务具有福利性、群众性、服务性、互助性和地缘性五个特点。1994年民政部在上海召开会议,提出要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到2000年的23号文,进一步确定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2006年4月9日,国务院通过并以国发200614号文件的形式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的意见。5月7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全文,5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全文,并配发评论员文章,让群众更满意。文章说:这个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着重强调了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和居民个人等各类主体在社区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好贯彻好文件精神,对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应该说,这份文件是继1993年原14部委关于社区服务和2000年中办和国办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后,又一个深化社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民政部的通知中指出:意见是我国社区服务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文件,意义十分重大。意见在认真总结我国近20年社区服务实践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石洞镇三川口社区位于皋兰县三川口工业集中区,北邻兰州新区,交通便利,皋营公路横穿贯通,占地约7平方公里。社区成立于2003年底,现有居民2613户、6994人,其中常驻人口4255人,流动人口569人。辖区有企事业单位36家,商业网点219个,居民住宅楼48栋,学校2所,幼儿园2所。社区现有工作人员33人,其中干部7人,社保、低保、计生各类专干5人,综治员21人,担负着整个社区综合治理、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环境卫生、困难救助、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近年来,社区以党建统领全局,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新途径,大力拓展民情流水虹程,深化“民情'1+1'服务你我他”,全面落实“五项长效机制”,着力解决辖区困难面较大现状,极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此项目即是在以上背景下提出来的。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社会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使社区成为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交汇点。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如下岗失业问题、吸毒问题、治安问题等都在向社区聚集,社区居民群众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