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试析乾隆内府对马和之《诗经图》的品赏和收藏-AnAnalysisoftheAppreciationonMaHezhi’sShijingtubyQianlongImperialPalac.docx

    • 资源ID:1054324       资源大小:53.5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析乾隆内府对马和之《诗经图》的品赏和收藏-AnAnalysisoftheAppreciationonMaHezhi’sShijingtubyQianlongImperialPalac.docx

    试析乾隆内府对马和之诗经图的品赏和收藏AnAnalysisoftheAppreciationonMaHezhi,sShijingtubyQianlongImperialPalace作者:张震作者简介:张震,故宫书画部副研究馆员100031原文出处:美术研究(京)2015年第20152期第44-53页内容提要:乾隆朝收藏20幅传为马和之画毛诗卷,先后为之题跋、辩伪、鉴藏、整理,以及统一装裱格式,铃盖印章,撰写学诗堂记,收藏存贮等,本文尝试通过梳理考订文献与图像,揭示其背后的历史动因与美术史意义,同时强调在注重绘画本体研究的同时,亦不能忽视绘画在流传过程中不断附加的复杂的文化属性。期刊名称:造型艺术复印期号:2015年04期关键词:马和之/诗经图/乾隆/内府马和之根据鲁人毛亨所传诗经而画的诗经图,传世的十六种22卷作品,一般皆有宋高宗赵构或孝宗赵脊(慎)书毛诗,各卷均为履幅,形式一致,每卷有若干图,每图表现诗一首,图绘以人物为主,间有山水、鸟兽等。乾隆前后共收得近20幅传为马和之画毛诗卷,可称是此图创制以后收藏最多的一家。乾隆九年Q744年),乾隆开始在马和之的邺风图上题诗并补书诗句。在石渠宝笈初编编写之前,乾隆没有再在马和之诗经图上题跋,几卷诗经图也被分别放置到了不同的宫殿。乾隆三十五年("70年)冬,乾隆分别在多卷诗经图上题跋,辨定真伪,订正谬误,厘定顺序,统一装裱格式,铃盖"学诗堂”的印章,合装一函,并亲自撰写学诗堂记,专门命名景阳宫后殿为学诗堂并存贮之。在学诗堂中,乾隆选择了他鉴定为真迹的本子十四卷,包括:(一)那风七篇(曾在上海,后不知下落);(二)郑风五篇(不知下落);(三)齐风六篇(售出国外);(四)唐风(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五)陈风(现藏英国大英博物馆);(六)豳风(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七)小雅鹿鸣之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八)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六篇(现在美国);(九)小雅鸿雁之什六篇(现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十)小雅节南山之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十一)周颂清庙之什(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十二)周颂闵予小子之什(现翻匕京故宫博物院);(十三)鲁颂三篇(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十四)商颂(闻在香港)。其中十二卷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时整理所得,唐风和周颂则得之学诗堂成立后。1771年正月重华宫茶宴,乾隆与诸臣以新题学诗堂联句。在“95年,皇帝退位的前一年,乾隆将学诗堂记等阐论经义的文章,刻石立于辟雍之中。那么,乾隆为什么如此重视传为马和之的诗经图呢?一、学诗堂的收藏缘由仔细观察学诗堂内的藏品,就会发现,他们大多经过梁清标的收藏。梁清标的收藏几乎涵盖了人物画史上留存至今的最重要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成为乾隆内府的收藏。与乾隆一样,梁清标收藏了多幅人物画,宋代名家绘画中,他收藏的李公麟人物画最多。梁清标对人物故事画十分赞赏。在西园雅集记中称:"(此画)即非伯时,亦宋人名手临摹,为世所罕睹,可宝也。余益珍爱之,时时展玩。"在他收藏的洛神图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题签:"长康洛神图、王子敬书天下法书名画第一。”清初的王铎则对张萱(传)虢国夫人游春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大加赞叹(图1),十分推崇其在绘画收藏中的重要地位。在顾恺之(传)女史箴图(现藏大英博物馆)上,王铎跋云:"虎头画指然独存,人间无二。顺治六年春王铎观。主人文莉老亲翁善藏之,世世宝重。"王铎还称赞洛神赋图、十八拍图等人物画为"宇宙第一尤物"、"第一至宝"。宋荤对董其昌贬低顾恺之颇不以为然:"却讶华亭真放胆,竟从酒肆贬长康。(董文敏云:余从橇李项氏见顾长康画,直酒肆中物耳)。"QD不少宋之前的人物名迹,如吴道子钟尴小妹图、唐阎立本(传)孔子弟子像图卷(现藏首都博物馆)、唐人会昌九老图卷、顾阂中(传)韩熙载夜宴图卷(两卷均翻匕京故宫博物院)、周昉(传)宫人调鹦鹉图卷皆经过宋荤的收藏。(12)而以上藏品,除了钟尴小妹图,后来均为乾隆内府所藏。孙承泽收藏了大量李公麟的绘画。他的著录里记载了诗经鹿鸣十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诗经节彼南山十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诗经关雎十章、诗经一卷。孙承泽称"(宋高宗皇帝御书毛诗马和之补图)大徘他图画所可及也。"Q3)王铎所题的人物故事画中,经常提到的"文菰"老亲翁。也是当时清初北方收藏圈十分活跃的人物。王文蔚Q4)本人精于鉴赏和富于收藏。从当时人的记录、题跋来看,(15)人物故事画也是其收藏的重要内容。清代早期,不仅是土大夫收藏家梁清标等对古代人物画十分推重,人物画也深受康熙朝宫廷所重。康熙四十七年的钦定四库全书御制佩文斋书画谱序云:"若图画之事,始自秦汉,盛于六朝,其间作者辈出,曹、卫、顾、陆擅能于前,董、展、孙、杨流声于后,隋有何、郑,唐则阎、吴,大抵皆画佛像人物,下笔辄依故事,迨气韵之超,极于泼墨写生之精,穷于没骨而画之变尽焉。"(16)而乾隆内府对人物故事绘画一直十分重视。乾隆八年(1743年)至乾隆九年(1744年),宫廷系统整理宗教类绘画(包括人物故事画),撰写秘殿珠林。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又整理了南薰殿内历代帝后和贤臣的画像。(17)乾隆除了称赞顾恺之,还称吴道子为画圣,(18)称赞李公麟“写像公麟肖神表",(19)定李公麟醉僧图为“无上神品"、九歌图为“神品"。乾隆内府对洛神赋图卷非常宝爱,内府详细考订所藏的几卷洛神赋后,在认为最重要的三卷上写下了第一、第二、第三的标号(图2)。(20)图1张萱(传)虢国夫人游春图后隔水王铎题跋乾隆的词臣也十分重视人物故事绘画。不善绘画的张照,在书写了康雍乾三帝的耕织图诗后,配图进献。(21)蒋溥进献的孔子弟子像卷(现藏首都博物馆),(22)沈德潜进献张择端的清明易简图,(23)钱汝城进献沈周的画韩愈画记(24)(以上二图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皆是他们颇为珍视的作品。词臣十分推重清初北方藏家。钱陈群称:"国初宋荤王士正(25)(稹)辈并创论画绝句,脍炙艺林”。(26)张照收到梁清标的书画,保持原签,倍加珍惜。(27)宫廷重视人物故事画,与清初北方的收藏家有着紧密的关联。收藏者对人物故事画的重视,赞赏人物故事画的艺术成就是一个重要原因,也与他们对人物故事画功能的认识紧密相关。宋荤跋王维济南伏生像(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云:"伏生授书又关经学,非天王洛神诸图可比,收藏珍重当何如也。"(28)宋荤认为因为此画关系到经学,所以十分珍贵,甚至非洛神、天王图可比。王铎强调虢国夫人游春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垂戒之意",(29)孙承泽则认为诗经图关乎三代的礼仪和礼乐制度,此画的价值远三澳他绘画可比。(30)康熙在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序中,点明了人物画用示褒异,有助于考前代遗迹和风俗以及有益于道德教化的功用。(31)在很多人物故事画名迹的引首上,都留下了乾隆的大字。这些大字,直接阐明了绘画的主旨,例如,乾隆在四美之一女史箴图的引首书:“彤管芳".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篇、小雅节南山之什卷,引首分别书:“治赅内外"、"志摹忠爱”的大字(图3)。与对待山水画不同,在人物故事画上,他很少在画心题诗,喜欢在诗塘、前隔水或尾纸题识,题识的内容也多是与绘画呼应,重视人物故事与文献内容的对应关系,强调绘画传达儒家经典的意义。乾隆在邺风图的尾纸上题:"鉴别马画真鹰所重者画,而编诗则当以四始篇什为次。此卷自宜居首"。(32)"岂特赏其藻绘之佳亦以见名人笔墨具有深意",(33)认为整理诗经图,应该按照诗经的次序,而非图画创作的早晚,重视此卷的图示、教化功能,而不仅仅是艺术价值。在李公麒九歌图的前隔水,乾隆书:"兹展阅公麟卷,遂书之以识乐典",(34)强调九歌乐典、图典的意涵。在唐人大禹治水图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诗塘上书:"呜呼微禹其鱼,功垂万祀,虽无图画,人孰不思,则况仰威仪,而识联月氐,敷奠而缅,随刊起敬起慕,又当何如。岂藉考姓氏,辨古今以为企景者哉!"(35)肯定图画宣扬大禹业绩的意涵,抒发对大禹的崇敬。词臣在人物故事画上的题跋也与乾隆近似。在韩滉七才子图卷上,词臣梁国治、董诰、曹文埴称乾隆的题诗:”于诸人才品学术各有评断,寓意绿素,以论世知人正",(36)强调皇帝对七子的品评,包含有春秋大义。在乾隆临李公藤女史图并书箴卷后,张照等跋云:"盖言行本诸身,先被于家,由家型国,而天下化。先圣先师之所谆谆焉。昔张华大有惧于晋室而作女史箴,顾恺之为之图。晋代名贤所为衷古感今,发于忠爱,而不自己者也,垂诸后世",(37)强调人物故事画蕴含的儒家伦理和道义。蒋溥在其所进献的程桀摹楼瑞蚕织图卷(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题识:"立万民之命者何,衣食是已夫生之者众,为之者疾,岂惟良士之职思宜尔,观于此而女伴春篝,缄车雪屋,尺丝寸缕间,犹且辛苦经纶之不暇,其在书曰所其无逸,念小民之依夫亦重可念也已",(38)主要谈论农耕的重要和民生的艰辛。对历史人物画的重视和教化功能的强调,本来就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传统。南齐谢赫云:"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39)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云:"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40)经五代至北宋,描绘山水、花鸟日渐为众多画家所喜好,由此导致了人物画地位的衰落。及至北宋中期文人画运动掀起之后,山水、花鸟画更遍及朝野,经久不衰。到了明初,创作者和欣赏者愈益耽于山水和花鸟画。(41)乾隆时期的洪亮吉观察到:"凡作一事,古人皆务实,今人皆务名,即如绘画家,唐以前无不绘故事,所以著劝诫,而昭美恶,意至善也。自董巨荆关出,而始以山水为工矣。降至倪黄,并以墨胤兑而摆落畦径为工矣。求其能绘故事者,十不得三四也,而又人皆鄙之,以为不能与工山水并论,非久久而离其宗乎?"(42)图2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的乾隆题字董其昌在画旨中主张:“以画为乐"、"以画为寄".即使在评鉴的人物画中,他也强调其艺术成就、审美趣味而非教化功能。在钱选临顾恺之列女图卷上,董其昌题:“以舜举临顾恺之,故不能定也。然古雅庄重,已与晋人一尘之隔,足称妙品,假令舜举自运未必到此"(43)在学诗堂内的陈风图上,董其昌题日:"马和之学李龙眠,而稍变其法,以标韵胜。不独洗刷院体,复欲去伯时骨力蹊径而凌出其上。如深山道土,专气致柔飘然欲仙,鸡犬拔宅,遥隔尘境,真画家逸品也。"(44)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董其昌在豳风图上的跋也是称此图"笔意高妙",(45)而不言此图原有的礼教意涵。在豳风图中,也有高土奇的三段跋。在第一段跋中,他纠正了董其昌定此图为赵孟慎的错误。在第二和三段跋,则完全是抒发个人的日常生活感受,(46)俨然把此图视为“日记本"。正是因为当时不少文土对绘画功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以至于在创作和收藏中,人物画受到了董其昌等重要收藏家的冷落。而清初北方的重要收藏家与乾隆内府,十分重视人物故事画的功能和艺术成就,也重视人物故事画的鉴藏。皇帝和词臣以儒家思想安身立命。因此,他们品赏绘画不只是为欣赏艺术成就而已,在观赏的过程中还要学习古代典范的事迹和古人的高尚品格。正如论者所言:”(孙承泽收藏的)这些作品大部分都具有严肃的内容,王羲之洛神赋、屈原九歌、诗经(毛诗),是深受推崇的文学作品,历代有许多赞咏它们的诗文,画家也经常将它们引为题材。孝经、女诫、维摩说法、袁安卧雪等经典和故事,具有教

    注意事项

    本文(试析乾隆内府对马和之《诗经图》的品赏和收藏-AnAnalysisoftheAppreciationonMaHezhi’sShijingtubyQianlongImperialPalac.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