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docx
-
资源ID:1052903
资源大小:37.8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职业教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docx
ICS03180CCSA1811B3205苏州市地方标准DB3205/TXXXX-XXXX职业教育校外实习(实训I)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Vocationaleducation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specificationsforoff-campusinternship(training)bases草案版次选择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 -XX-XX 发布XXXX-XX-XX实施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原则1I1专业适用性14f)相对集中性24n相对稳定性244人才共育214德技并修2IA开放共享25建设要求2KI资质条件2Ki)制度建设3K2资源建设3;,运营规程36管理要求4R1课程管理4R9学员管理4K基地管理57评价与改进57I学员评价57t)自我评价574专家评价574改进5附录A(规范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遴选)与运行管理规范评价表6参考文献8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苏州市教育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向阳等职业教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教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总体原则、建设要求、管理要求以及评价与改进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实施职.业教育的职业院校遴选合适的校外实习(实训I)基地以及对基地的建设与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3205/T1003-2020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1 1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1.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dualsystem职业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依托具备一定资质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等共同建立、承担学生实践教育任务的校外实习(实训)场所。1.3产教融合型企业Industry-educationintegrationenterprise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4总体原则实习(实训)基地能提供基本覆盖专业所对应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满足相应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d)相对集中性实训基地具备同时接收至少10名学生实习(实训)的条件,便于学校、实习单位共同实施实习(实训I)管理。d1相对稳定性实训基地具备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等优势,并能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内与职业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AA人才共育学校与实习(实训)单位共同根据市场对产业人才的需求,共同设定实习(实训)项目,合力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At德技并修实习(实训)基地要会同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生实习全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安全生产、道德法纪、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在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同时,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AA开放共享坚持“能共建则共建,能共享则共享”的导向,充分体现实习(实训)基地开放性和共享性,让职业技能培训具有更强的可获得性,加强职业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5建设要求K1资质条件5.1.1 实习(实训I)基地选择应当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实训)基地:一一合法经营,无违法失信记录;一一管理规范,近3年无违反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记录;一一实习条件完备,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符合产业发展实际;一一与学校有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优先。5.1.2 实习(实训)基地考察职业院校在确定新增实习(实训)单位前,应当实地考察评估形成书面报告。考察内容应当包括:单位资质、诚信状况、管理水平、实习岗位性质和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健康保障、安全防护等。5.1.3 实习(实训)基地确定需征得基地所在单位同意,并经校级党组织会议研究确定。片3制度建设5.2.1实习(实训)基地应配合职业院校建立健全学生实习管理岗位责任制和相关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5.2.2实习(实训)基地应会同职业院校制定学生实习工作具体管理办法和安全管理规定、实习学生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5.2.3实习(实训)基地应与职业院校合作制定基地发展建设规划,基地建设规划应符合专业建设,并有具体可行的措施。5.2.4实习(实训)基地应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51资源建设5. 3.1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应具备先进的设备、技术与工艺,能够满足实习(实训)等需要; 应具备充足的师资力量,有专兼职实施技能培训的培训老师; 应管理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资金管理规范; 应设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应具备职业培训的经验和能力,制定教育标准和培训方案;应为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或行业内知名企业;岗位实习(实训)学生的人数一般不超过实习(实训)单位在岗职工总数的10乐在具体岗位实习(实训)的学生人数一般不高于同类岗位在岗职工总人数的20%;接收学生岗位实习的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应当参考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报酬标准和岗位实习学生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因素,给予适当的实习报酬。在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原则上应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工资标准的80%或最低档工资标准,并按照实习协议约定,以货币形式及时、足额、直接支付给学生,原则上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不得以物品或代金券等代替货币支付或经过第三方转发。5.3.2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教学师资应具备以下条件: 拥有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指导需要、具有丰富职业培训经验的技能指导、理论培训和带徒师傅教师队伍; 技能指导教师具备学士及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相关工作岗位工作5年以上; 理论培训教师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或高级及以上职称,从事研发、管理等工作5年以上; 带徒师傅具备带徒经历。5. 3.3实习(实训)基地企业课程建设应符合以下条件: 根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实习(实训)岗位,校企双方合作开发实习(实训)课程,制订课程标准,编制实习(实训)教材,由校企双方共同论证后发布; 课程设计要体现科学性与条理性,具有互动性和体验性,突出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课程推行课程负责人制,负责实施课程运行管理和改进。5.4.1严格管控学生的人身安全,必要时应给学生购买意外险。5.4.2学生需与学校、企业签订实习(实训)三方协议。5.4.3鼓励基地和职业院校结合学徒制培养,合作探索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改革。6管理要求A1课程管理6.1.1 实训手册编制包括从适应性训练到初级训练、中级训练、高级训练乃至专业技能认证考核全部内容的实训手册,使受训者明确自己掌握的技能程度和差距,并向最高目标努力。6.1.2 入职教育从提高受训者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爱护仪器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入手,制订管理规范,为受训者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6.1.3 教学方案6.1.3.1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实践教学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管理办法。6.1.3.2聘请基地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安全防范意识高的技术骨干参与实习指导,负责实训内容的实施。6.1,3.3以专题形式,及时将岗位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以保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6.1.3.4根据学生实习(实训)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实习(实训)内容。6.1,3.5总结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办法。6.1.4教材编制6. 1.4.1开发校外实践课程,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课程体系。6.2.2.2 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具有很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6.2.2.3 引入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实实践课程教材,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技能协调发展,提高基地实践教学效果。A0学员管理6.2.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要教育学生严守安全用电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工艺规程;严守岗位职责,杜绝私自换岗、顶岗和缺岗;严禁酗酒、按时作息,保证睡眠;严格考勤请假制度,杜绝私自外出;指导教师全程跟班,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6.2.2纪律教育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入企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厂纪厂规,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只有通过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纪律和职责意识,使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6.2.3实习督导学校指导教师要对实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督导,及时排除影响过程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根据实习日志、企业意见等对实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和监控,及时对学生进行督导。6.2.4实习鉴定实习(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习(实训)报告。同时,由校企双方共同做好对每个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的考核、评分和实习(实训I)总结工作.并在“学生成绩汇总表”上简述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情况,盖上公章,学生以此作为自己企业工作经历的凭证。A1基地管理6.3.1对于符合本文件5.1要求的企事业单位可申请作为实训基地实施职业教育,应与高等教育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约定各方权利义务;6.3.2学校应每年对其职业教育工作进行评定,评价表参考附录A;6.3.3对于测评分值低于80分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淘汰。7评价与改进71学员评价基地应设有学员评价反馈渠道,参加实习(实训)的学员应对基地的相关人员、设备、环境、制度等进行评价反馈。79自我评价学校与企业应建立基地建设管理自我评价机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基地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善。71专家评价应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等专家组成的评价工作小组,定期对基地的建立与运行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持续提升人才共育质量。74改进学校与企业应收集各方评价反馈信息,定期对基地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需要改进的环节进行整改完善。附录A附录B(规范性)附录C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遴选)与运行管理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