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相关项目概述11.1.相关项目名称11.2. 相关项目承担单位11.3. 可研报告编写单位11.4. 可研报告编写依据11.5. 建设目标与原则21.5.1. 1.总体目标21.5.2. 分期目标21.5.3. 建设原则41.6. 主要建设相关内容61.7. 投资及资金来源61.8. 效益分析71.8. 1.社会效益71.8. 2.经济效益71.9. 结论与建议81.9.1.结论81.9.2.建议9第二章相关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2.1.现状与差距102.1.1.苏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基础状况102.1.2.其它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状况152.1.3.差距172.2.相关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2. 2.1.是苏州提升城市地位的有力举措193. 2.2.是苏州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204. 2.3.是苏州大力发展经贸的需要215. 2.4.是苏州促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222. 3.相关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22. 3.1.政策环境可行性223. 3.2.技术可行性234. 3.3.经济可行性23第三章相关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253. 1.指导思想253. 2.建设原则253.2.1.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相结合原则253.2.2.服务原则253.2.3.中立原则263.2.4.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26第四章相关项目建设的总体需求与整体规划304. 1.总体需求304. 1.1.综合信息服务需求304. 1.2.公共数据交换需求315. 1.3.供应链管理需求314. 1.4.中小企业ASP需求324. 2.总体目标324. 3.分期目标334. 3.1.近期目标335. 3.2.中期目标334. 3.3.远期目标344.4.与苏州市地方电子口岸平台的关系364. 5.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体规划374. 5.1.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375. 5.2.典型的供应链管理平台404. 5.3.中小企业ASP平台464. 5.4.专业市场平台515. 5.5.电子数据交换平台514. 5.6.基础支撑平台52第五章相关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模式534.1. 国内其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及运营模式535. 2.建设及运营模式简析535.2.1.政府建设,实体运营535. 2.2.实体建设,实体运营545. 3.实体组建和构成545. 3.1.笄建阶段组织机构556. 3.2.经济实体组建后组织机构57第六章相关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606. 1.相关项目投资范围606. 2.投资测算依据和方法601. 2.1.投资测算主要依据606. 2.2.测算方法617. 2.3.测算结果618. 2.4.资金筹措619. 2.5.投资回报61第七章面临的困难与保障措施6510. 1.面临的主要困难657. 2.1.物流信息化标准不统一657. 2.2.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差657. 2.具体的保障措施657. 2.3.政策保障668. 2.4.组织保障669. 2.5.资金保障6610. 2.6.技术保障67第八章结论与建议698. 1.结论698. 2.建议69第一章相关项目概述1.L相关项目名称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12相关项目承担单位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信息化办公室、苏州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苏州市现代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神州数码国信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13.可研报告编写单位神州数码国信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1.4. 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发改运行20041617号) 全国性、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信息产业部)。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摘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一组件与功能(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一信息服务管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5. 建设目标与原则151 .总体目标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通过建设建戒本地完善的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物流营运信息化支撑体系/奖点,运用信息技术对苏州市现有的传统物流企业值理遂统进行改造和整合,促进物流信息、物流基础设施的共享,沟通加强各物流企业、物流客户、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其协同管理及协同经营机制的建立,丛面达到促进物流信息、物流基础设施的共享L强化政庖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物流市场等的规范管理和宏观调控能力和规范化管理,从而达到提高物流企业的营运效率,降低苏州社会物流成本的目标。152 .分期目标考虑到苏州物流环境和物流运作方式的特点,我们建议苏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按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分别确定建设目标。近期目标 建设苏州地区综合的、权威的、唯一性的物流门户网毡;优化和整合相关政府单位、相关物流企业的信息资源,为相关物流用户提供信息互动和信息共享的统一应用平台,使信息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逐步熨观“一站式”服务,全面提高苏州物流信息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构建苏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综合信息服分系统的开发、运行环境,建立解务系统对外服务的统一消息数据模型,以及统一的用户管理体系。 建设统一、共享的信息发布、查询、跟踪系统;在实现信息发布、查询、跟踪的基础上,扩大应用范围,提高物流过程信息的集成度和共享性,形成统一、共享的信息发布、查询、跟踪平台。近期目标的实现大概需要半年左右时间。 完成典型用户的电子商务应用 建立典型的供应链管理平台;选择苏州地区有影响的大型企业,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满足其上游供应商的采购服务、下游采购商的营销、配送服务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需求。 建设有苏州特色的物流专业市场结合苏州的实际情况针对盛泽的丝绸物流、常熟的服装物流、蠡口的家具物流、相城的大闸蟹物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交易市场,通过专业的交易市场来提升苏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影响,带动苏州区域物流全面发展、快速发展。中期目标的实现大概需要一年左右时间。在政策条件成婚的情况下立即启动“苏州市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建设”,整合政府服务流程厂构筑一÷连接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站芹公共信息平台T以实现政务和商务的数据交换1方息共业务流程进苏州市现代物流水平的整体提升。 建立物流作业管理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ASP服务;针对中心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下,建立物流作业管理系统,以多种方式提供ASP(服务外包)功能。包括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涉及到为客户服务的功能。如: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货代管理系统、物流跟踪系统、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公共GPS服务系统等。 启动苏州市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在政策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启动“苏州市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建设”,整合政府服务流程,构筑一个连接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站式''公共信息平台。 突破区域限制,主动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物流信息平台;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生命力在于其开放性,立足苏州地区,辐射长三角地区,面向国内、国际物流一体化的趋势,苏州要加快实现与国内外物流信息系统衔接,并开放与国内外其他物流信息系统的接口,要将政府掌握的大量信息释放出来,并鼓励企业将信息共享,最终体现物流公共平台的价值。远期目标的实现大概需要一年左右时间。153.建设原则总结国内先进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运营经验以及上海备地“大通关”信息平台的实践,我们认为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相结合原则由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在发起、建设、运营过程中完全依靠企业承担将会遭遇一些无法逾越的障碍。为克服起步的艰难,培育初期市场,政府各部门应当形成合力推动相关项目的进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终应当采用“政府投资、实体建设、实体运营”的模式依靠第三方企业来建设和经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所以要由一个实体企业负责运作,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有效的市场化运作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 服务原则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娃立是服务型政府的体现,是改善政府形象的重要方面。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当始终突出服务理念,为广大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要真正实现服务原则,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企业化运作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中立原则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涉及到全部享用物流信息平台成果的企业的重要商业信息。这就要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营商必须保持中立,这样才能保证物流信息平台运行的公平、公开、公正,从而为用户提供客观、有序的竞争环境,使物流实体运作健康、稳定的发展。如果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坚持中立原则,而从属于某个货主或者物流企业或某一个监管部门,就无法凸现其运行的独立性,就会限制有相当背景的实体参与投资,就会缺少使潜在客户成为会员的吸引力,就会在将来增资扩股、企业上市时缺乏优势。只有采取中立的第三方运作的形式,才能保证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提供有序竞争的环境,也才能保证平台举证的法律效力,从而符合当前国际物流发展趋势,满足广大客户对信息平台功能服务的需求。三公原则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各物流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参与相关项目施设的积极性,培育良好的电子交易市场氛围,引导苏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向区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方向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利益是维系商业活动最牢固、最有效的纽带。只有充分发挥利益的效用才能保证股东们对苏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营尽心尽责,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尽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经有一些成功的范例,但是距离人们的理想状态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些成功的范例在不同的人文环境、经济条件下是否同样能够获得成功也有待验证。因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今后运营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全体股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1.6. 主要建设相关内容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苏州区域内、行业内物流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政务应用之间互联互通的基础;是实现统一门户、统一数据、协同工作的基础平台,它的基本功能如下图所示: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门户物洗信息标准和规划全解决方案交易市«平台中小企业sl,平台*合佶息务平台电子数«交换平台1.图1-1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框架图1.7. 投资及资金来源根据相关项目建设的相关内容和规模,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设备购置费、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购置费、系统集成和调试费、相关项目前期费和管理费、系统试运行维护费等,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相关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800驾鼓万元。18效益分析1.8.1.社会效益根据苏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