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docx
写作提纲1引言2一、法学与道德简介2(一)道德的含义及主要特点21 .道德的基本含义22 .道德的主要特点3(二)法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31.法律的含义32.法律的主要特点3(三)研究背景及意义3二、道德与法律的联系4(一)相互制约5(二)相互渗透,相互重叠5(三)相互转化,相互吸收5(四)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5三、道德与法律的区别5(一)产生方式不同5(二)功能不同6(三)法律与道德约束对象不同6(四)作用范围不同6(五)作用机制不同6(六)作用时间不同6(七)作用的角度不同6四、法律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7五、结论7【参考文献】9写作提纲绪论本论一、法学与道德简介(一)道德的含义及主要特点(二)法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三)研究背景及意义二、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一)相互制约(二)相互渗透,相互重叠(三)相互转化,相互吸收(四)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三、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一)产生方式不同(二)功能不同(三)法律与道德约束对象不同(四)作用范围不同(五)作用机制不同(六)作用时间不同(七)作用的角度不同四、法律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五、结论法学与道德的关系摘要:法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道德和法律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从四个方面解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第一,道德与法律的含义及特征,深刻剖析二者的含义,界定二者包含的内容,为后文分析奠定基础;第二,分析道德与法律的联系;第三分析道德与法律的不同,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法律与道德产生方式不同、功能不同、约束对象不同、作用范围不同、作用机制不同、作用时间不同,作用的角度不同;第四,分析法律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深刻分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关键词:道德法律关系联系区别引言法律与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按照功能和性质进行划分,道德从属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而法律则从属于社会制度建设领域。虽然两者分属不同领域,但是在规范社会公民行为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和作用。一直以来,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都是理论界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系统地分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法学与道德简介(一)道德的含义及主要特点1 .道德的基本含义道德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生活及行为等方面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准则。一般来说,道德具有如下几方面功能:一是道德具有认识功能,可以引导和教导公民认识自身对家庭、社会及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教育公民正确认识社会普适性的行为规范及价值标准,正确选择自身的行为及生活方式等。二是道德具有调节功能,可以帮助社会公民面临社会矛盾及利益冲突之时,以道德标准及自身的价值观念来合理选择自身行为,从而促进各项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三是道德具有评价功能,可以指导社会公众形成巨大的评价力量,并引导社会公民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类社会现象。2 .道德的主要特点道德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一是价值性。价值性是道德的最主要特点,价值包括真、善、美等一系列人类社会普适性的标准,是道德的最高层次。二是道德具有阶级性。道德根植于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上,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标准,这是与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密不可分的。三是道德具有共同性。虽然不同的阶级、民族、国家都具有不尽相同的道德体系,但是还是有一些全人类共同的道德标准,是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包括人类的尊严及平等精神等。(一)法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1 .法律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法律通常是指经由社会认可并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以规定行为人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对全体社会公民带有普遍性的约束力。法律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到一定阶段后所形成的。为了调整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建立更为有序的社会秩序,法律便应运而生2。时至今日,法律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2 .法律的主要特点法律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一是法律具有强制性,是由国家机关强制制定行为规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顺利执行。二是法律具有普遍性,即法律具有普遍性的效力,可以在其规定的范围内保持效力,而且法律的约束对象是全体社会公民,没有独立于法律约束之外的特殊群体。三是法律具有规范性,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行为性质以及权利和义务,带有强烈的指向性。四是法律具有社会性,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也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及内容千差万别的根源所在。(三)研究背景及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西方价值观不断涌入我国,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从而影响到一些人对法律和道德关系的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现在,在法律和道德关系认识上的就存在一些错误表现。一是将法律和道德两者混为一谈。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法律规定的内容也是道德上必须坚守的内容,违反道德的行为也必然触动了法律,这种错误观点忽视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渊源关系,将两者内容混为一谈,这种观点发展下去的趋势极易导致对一些违法行为的姑息,从而影响到人们合法权益应得到的保障。二是对情与法的关系处理不当。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往往都是法律为准绳,在对一些案件的处理中,因为心中对犯罪人员的强烈憎恨,对罪犯的处理极易量刑过高,导致一些犯罪人员的不服,从而影响到其改造;或出于情感上的同情,过于偏袒罪犯,对罪犯量刑过轻,又会损害到法律的尊严,对受害人不公,极易助长犯罪人员的气焰,对罪犯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三是在维护社会秩序上对法律和道德的作用认识偏颇。有些人认为社会良好秩序的维护必须依靠铁腕的法律制裁手段,从重打击违法犯罪人员,加大量刑幅度,才能发挥法律的强大作用;也有些人认为在维护良好秩序上,道德起主导作用,法律只是辅助作用,只有在对待一些重大犯罪案件时其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发挥好道德作用,社会良好秩序的维护才有保障。这两种观点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法律和道德应有的作用,但在维护社会秩序上分不清其所应起的重要作用为何。四是在利益诉求上认识不够。对于一些弱势群体的援助,如果那些先富裕起来的人没有给予援手,只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并不能从法律层面上对之进行处罚。这在一些老百姓眼里可能就会产生仇富心理,甚至一些人会对那些有钱人进行报复,加以伤害。对于一些罪大恶极的犯罪人员,在所有认识其的人际圈子里都得到公认,其平常为人表现非常好,但就是这样的人们心中的好人在对受害人进行伤害时残忍至极,那是不是应对其进行严厉的法律惩罚呢?对于同情这样的罪犯的善良人们来说,对这些罪犯的判决可能就会轻很多。因此本文通过辨析道德与法律的含义及特征,并阐述明白二者的联系和区别,让大家明白法律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深刻分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二、道德与法律的联系道德与法律相互依赖。道德与法律存在区别和差异,看似对立,实则对应互补,这也正是道德与法律作为不同的社会调控手段千百年来长期并存的根本原因。道德与法律互相依赖、相辅相成,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孤立的存在和发展。道德与法律有区别,但并非是指要把道德与法律对立分离开来。因此,把法律同一于道德,主张“德主刑辅”,或把道德同一于法律,认为“法律万能”,都是错误的。道德与法律是有各自存在理由的社会调控手段,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概括起来,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相互制约法律是通过立法、实施并强制执行的,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而道德则是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价,推动法律的废除、修改以及实施等。制约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为,都不会超越社会基本秩序的许可范围。例如:人们提倡见义勇为,但是不能在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来见义勇为;再比如:一些不守信用的小行为,虽然属于道德谴责的范畴,但是这一行为如果发展到诈骗的话,就要负法律责任。(一)相互渗透,相互重叠在法律规章制度中,会存在一些道德条款,同样的,在道德规范中,也会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法律中的很多规章制度都是通过道德规范演变而来的,其中蕴含着道德精神;同样的,在道德规范中,也存在着很多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尤其是在价值层面上,两者之间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知,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相互转化,相互吸收法律和道德两者之间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体来说,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规范中所规定的,在法律中也会有所体现,这也就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结果,可见,两者是相互吸收的。(四)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法律和道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例如:法律维护道德的存在,道德则为法律的存在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在社会的发展中,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切不可认为法律是万能的。因此,只有将法律和道德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三、道德与法律的区别虽然法律和道德都能够起到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但二者的本质却不一样。概括起来,道德对人们行为习惯的约束主要是思想层面的,比如人生意义,生活追求,意志自由等。相比之下,法律主要强调的是对行为的约束和制约,对精神层面的要求虽也有涉及,如动机,善意,意图等,但更重要的是对行为的控制。概括而言,道德和法律更为严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生方式不同道德的产生要早于法律,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相比于法律,自人类社会出现以后,道德便广泛地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之中,道德规范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利用国家强制力推行的社会行为规范,仅仅存在于法律适用的某个国家、地区以及领域之中。(一)功能不同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道德主要作为区分善恶的重要价值标准,而法律则是用来区分是否犯罪的重要标准,这是两者之间最为重要的区别所在。一些社会行为在道德层面上是应当加以禁止的,但是却并不一定违反法律规定。与之相反的是,如果公民行为触犯了法律,那么其一定是属于破坏道德规范的行为。相比于法律,道德的标准无疑是更为宽泛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的约束力和价值要低于法律。(=)法律与道德约束对象不同道德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为方面,道德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除此之外,道德还要求人们的思想更加高尚,行为的出发点源于善良和和谐。但就法律而言,仅包括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只要人们的行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都认为是合法的,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思想方面并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四)作用范围不同从道德和法律调整的对象可以看出,道德的作用范围比法律更广,道德作用范围是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一切活动,而法律仅仅对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部分行为进行约束。一般而言,道德谴责的,不一定是违法的,不合法律的,但法律所禁止的,违法法律的,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五)作用机制不同道德之所以能起到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主要是借助传统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导向,教育等等。对不同人而言,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存在差异,进而引起行为方式的不同,并且道德准则是模糊的,不具有强制性,需要人们依靠内在约束和遵循。但法律就不同,法律的规定和准则十分的明确,法律的实施也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遵守。任何人都不能逾越法律规定,拥有特权。道德是一一种软约束,法律则是硬约束。(六)作用时间不同一般而言,道德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发生在事前,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