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家族宗子:诗礼传家的责任主体-——以春秋时期叔孙豹为中心.docx

    • 资源ID:1035580       资源大小:33.8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家族宗子:诗礼传家的责任主体-——以春秋时期叔孙豹为中心.docx

    家族宗子:诗礼传家的责任主体以春秋时期叔孙豹为中心TheClan,sSonszTheMainResponsibilitySubjectoftheCulturedFamily:TakeShusunBaointheSpringandAutumnPeriodastheCenter作者:罗姝作者简介:罗姝,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200083)o原文出处:中州学刊(郑州)2021年第20211期第159-164页内容提要:叔孙豹在鲁国理政期间,政治生态由以霸权为中心转变为以族权为中心。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叔孙豹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对诗礼文化进行多方面的理论阐释,与此同时,他率先垂范,以守“礼”、引诗以说“礼”、赋诗以明“礼”等方面的行为实践,对“诗礼文化”的传承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春秋时期,出身于世族尤其是作为家族宗子的卿大夫作家群体继承西周的“诗礼文化”传统,以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为活动场域,以自身的行为实践,尤其是以文学创作为主要载体,在家族乃至整个社会传承与重建“诗礼文化”,成为诗礼传家的责任主体。特别是自春秋后期族权渐次取代了君权之后,这种主体角色所发挥的功能越来越重要。ShusunBao,whowastheShusuncla11,ssonof1.u.Duringhisgovernanceofgovernmentaffairs,thepoliticalecologyshiftedfromonecenteredonhegemonismtoonecenteredonclanauthority.Insuchapoliticalenvironment,ShusunBanmadeadiversetheoreticalinterpretationof"thepoetryandetiquetteculture"throughhisownliterarycreations.Meanwhile,hemadeanimportantcontributiontothetransmissionandreconstructionofthethepoetryandetiquetteculture"fromboththeoryelucidationandbehavioralpractice.Thuswecanseethat,thehighministersandnoblewriterswhocamefromaristocracyweretheclan,ssons,inheritedthepoetryandetiquetteculturaltraditionoftheWesternZhouDynastyinpoliticallifeanddailylife.Theyespeciallyusedliterarycreationasthemaincarrier,andspreadthecultureofpoetryandceremonyintheclanandthewholesociety.Theybecamethemainresponsibilitysubjectofthepoetryandetiquetteculture.ThiskindofsubjectiveroleperformedmoreandmoreimportantlyespeciallywhenclanauthorityreplacedmonarchauthorityinthelateSpringandAutumnPeriod.期刊名称:中国占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1年08期关键词:春秋时期/叔孙豹/诗礼传家/“诗礼文化”/主体性/theSPringandAUtUmnPCriOd/ShusunCIan/ShusunBao/culturCdfamilySUbjCCtiVity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诗经与礼制研究”(16ZDA172)。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1-0159-春秋时期鲁国叔孙氏为季历之孙、文王昌庶子周公旦后裔,姬姓,出于惠公弗涅之孙、桓公允第三子公子牙。自公子牙以降的七世八位宗子,皆以司马之职为亚卿,都是鲁国政治生活中的风云人物。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叔孙侨如、叔孙豹、叔孙媾、叔孙不敢、叔孙州仇、叔孙舒六人,他们都对“诗礼文化"的传承与重建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尤其以叔孙豹的贡献最为突出,其思想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叔孙豹在公室理政期间,正是政治生态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变为"自大夫出"的时代。就鲁国而言,正是“三桓"之族共专鲁政而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的时期。在如此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叔孙豹通过自己的理论阐释和行为实践,对“诗礼文化”的传承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通过叔孙豹的文学创作活动,分析其对“诗礼文化”的理论阐释与行为实践的具体表现,揭示其在“诗礼文化”传承与重建过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说明当时的家族宗子依然是诗礼传家的责任主体,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诗礼传家的内在机制。一、叔孙豹文学创作活动述论叔孙豹(前?一前538),姓姬,氏叔孙,名豹,谥穆,尊称子,公孙兹之孙,得臣季子,侨如、虺之弟,牛、丙、壬、蜡之父,简王十一年(前575)继其兄侨如司马之职为亚卿,历仕成、襄、昭三君凡三十八年(前575-前538)。据左传国语等书记载,叔孙豹传世之作有近二十篇。其中,别飨礼以重六德论为灵王三年(前569)聘于晋时对晋行人问飨礼仪节之作;臣不臣为亡之本论为灵王六年(前566)刺卫执政卿孙林父聘鲁时不知君臣礼仪之作;天子、元侯、诸侯之军制论为灵王十年(前562)诫鲁执政卿司徒季孙宿为三军之作;死而不朽论为灵王二十三年(前549)如晋时对晋卿士范宣子问“死而不朽”含义之作;车服之制论为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刺齐卿土庆封(庆季、子家)聘鲁时车美之作;富论为灵王二十七年(前545)以齐庆封奔吴后富于其旧事诫鲁大夫子服椒之作;敬为民之主论为同年讽刺郑卿土良霄劳鲁襄公时不敬之作;祓殡之礼论为景王元年(前544)告鲁襄公丧葬礼仪之作;楚国之政论为景王二年(前543)告鲁大夫楚政之作;树善论为景王三年(前542)J三渊(本卫地,时已为晋所取,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之会时语鲁季卿司寇仲孙羯之作;天从民欲论为同年刺鲁襄公作楚宫之作;庶子嗣立之道论为同年谏季孙宿欲立公子调为君之作;服卫之制论为景王四年(前541)虢(郑邑,在今荥阳市东北广武镇南城村附近)之盟时刺楚令尹公子围之作;作而不衷论为同年虢之盟时诫其家臣梁其胫之作;美恶一心论为同年虢之盟时对晋执政卿赵武问之作;为国养栋论为同年虢之盟自郑归鲁后自儆之作;敬逆群好论为景王六年(前539)谏鲁季孙宿欲卑小郑穆公之作。要之,叔孙豹在位期间,倡导"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思想,提出"怀""毗"谋""度""询""周"等为”六德"之说,重民轻君,恪守礼仪,为人好善,质直好义,素有令名,博闻强识,精通音律,熟知典籍,尤谙诗书,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为春秋中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与贵族文±,对"诗礼文化”的传承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二、叔孙豹对“诗礼文化"的理论阐释叔孙豹在传世的代表性作品中,对“诗礼文化”进行了充分的理论阐释。"诗礼文化”成为其最重要的论旨之一,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 ."礼"以载"德"别飨礼以重六德论见国语鲁语下,为周灵王三年(前569)叔孙豹聘于晋时对其行人问飨礼仪节之作,他指出:"臣闻之曰:怀和为每怀,咨才为®,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忠信为周。君猊使臣以大礼,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他认为别飨礼之关键是,必须重视先哲所倡导的"怀""激""谋""度""询""周"等"六德"。这对于先哲“怀和为每怀,咨才为澈,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忠信为周"的“六德"说,"知、仁、圣、义、忠、和"为“教万民"的"六德"说,以及"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的天子"九德"说而言,无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新阐释。当然,其侧重点在于强调诸侯之"邦(家)"必须要具备“六德"。故明代湛若水春秋正传卷二十五论之曰:"愚谓观此,可谓得礼也已!”"死而不朽"是春秋中期开始卿大夫非常关注的一个命题,叔孙豹的死而不朽论从解释"不朽"与"世禄"之别入题,将古语中的"立德""立功""立言"结合,完整地表述了使生命不朽的三种有效途径。其中指出:"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祐,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这里以“立德”为"大上"说,与以"六德"为根基说同调。在叔孙豹之前,秦大夫百里视、晋卿士知学等人,仅仅表达出一种身死留名的强烈愿望,而没有提出实现这一愿望的有效途径。叔孙豹创造性地继承了前贤"礼""乐""德"关系学说,创新性地提出了这种以"立德"为"大上"的“三不朽”学说,以此作为人们"死而不朽”的有效途径。经过叔孙豹的理论阐释与大力倡导,这种"三不朽"之论在后世逐渐内化成为华夏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由于“教六诗"必须要"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故诗教、礼教、乐教的基本归宿,自然为万民"六德"之教;而教万民有“德",使人心向"善”,正是“诗礼文化”的精神内核。叔孙豹这种"德"为礼仪制度的根基与"礼”为道德规范的载体的思想观念,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西周初期周公旦"德政""德治""德行""德性”学说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其"德""礼"并重的思想观念,对叔内氏后世宗子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其子蜡无礼必亡论认为惟“有礼"者可以"贵其身",且可"尚礼"以存身,而"无礼”者自会"贱身"以亡身;不怀语、宣光、知德、受福必亡论则从立命安身高度来论述明礼的基本途径为学诗,这种观点为后世孔子告诫其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之滥觞。2 ."赏善"以"利国"叔孙豹认为"赏善"是实施礼制的基本前提,"利国"是恪守礼制的根本归宿,主张"赏善"以"利国"。春秋时期,君"赏"而臣"富"是一种礼仪制度。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载,齐大夫晏婴日:“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左传嚷公十一年记载,晋悼公日:"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当然,这一礼仪制度实施的前提是:君所"赏"之臣,必须为"善人"而非"淫人"。这是因为"善人"会"富而好礼","淫人"则"无礼而好陵人,怙富而卑其上”,因此为君者必须要赏"善"而罚"恶",才可谓之“赏德""赏贤",才堪称恪守礼制以"赏善而刑淫""赏庆刑威"之"良君"。因此,叔孙豹富论日:"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叔孙豹认为,臣受命于君,应当以社稷为重。其美恶一心论日:“豹也受命于君,以从诸侯之盟,为社稷也。"他认为"臣美生恶死”的基本前提是:"苟可以安君利国,美恶一心也"。叔孙豹之言,正是以"礼"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基本社会功能为理论前提,这与先哲时贤楚大夫荣黄(荣季)的"死而利国”说、齐大夫晏婴的"社稷是主""社稷是养”说,都是一脉相承的。叔孙豹这种"赏善"以"利国"的思想观念,也为后世宗子所恪守。如其曾孙州仇事君以封疆社稷是为论主张“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3 ."君臣"以"恭敬"叔孙豹非常重视"君臣"人伦,主张以恭敬作为处理君臣关系的行为准则。其臣不臣为亡之本论讽刺卫执政卿孙林父不知君臣礼仪时指出:"为臣而君,过而不俊,亡之本也。”他何以如此强调"君臣"人伦关系呢?这是因为在"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

    注意事项

    本文(家族宗子:诗礼传家的责任主体-——以春秋时期叔孙豹为中心.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