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诒校跋天启刻本《曹子建集》的文献意义及文学价值-DocumentarySignificanceandLiteraryValueofZhouTianyi'sProofreadings.docx
-
资源ID:1031621
资源大小:32.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周星诒校跋天启刻本《曹子建集》的文献意义及文学价值-DocumentarySignificanceandLiteraryValueofZhouTianyi'sProofreadings.docx
周星诒校跋天启刻本曹子建集的文献意义及文学价值DocumentarySignificanceandLiteraryValueofZhouTianyi,sProofreadingsandPostscriptsonCaoZijianJiPrintedinTianqiPeriod作者:张廷银/于晓川作者简介:张廷银,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魏晋文学。于晓川,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原文出处:中国典籍与文化(京)2021年第20213期第25-30页内容提要:国家图书馆所藏周星诒校跋天启刻本曹子建集是曹植集的重要版本,这一版本实际上是日本静嘉堂所藏之陈思王集。周星诒之跋语为曹子建集的版本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收录的王世贞等人的评点文字亦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占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2年02期关键词:周星诒/曹子建集/校跋评点明天启元年朱墨套印本曹子建集因为首次收录了李梦阳、王世贞等人的评点,得到学界的重视。而国家图书馆所藏周星诒校跋之曹子建集,则不仅校改是正了许多文字讹误,还披露了一些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版本信息,因而值得进一步关注。不仅如此,天启刻本中新增加的李梦阳、王世贞等人的评点文字,也存在真伪及含义所指等问题,同样需要有匕匕较具体的析辨。本文即粗做解读,聊为献芹之见,就教于方家。一、天启刻本曹子建集概说明天启刻本曹子建集十卷附音释,为天启元年(1621)凌性德刻朱墨套印本。其中,文中圈点、眉批及每篇文末之总评为朱印,正文及其他文字则为墨印。关于该本之内容及文字情况,蔡敏敏现存明本诸曹集概考有介绍,可以参看。书中在眉批及文末位置引录了吕向、刘辰翁、李攀龙、李梦阳、王世贞、杨慎、何大复等数家对于曹植诗文之评点文字,其中在引述王世贞时多称"王世贞”,个别则称“王元美"。所录王世贞之评语,多来自其所著艺苑卮言。郑利华认为艺苑卮言始撰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嘉靖三十七年艺苑卮言六卷脱稿,郦波则认为艺苑卮言六卷到嘉靖四十四年始脱稿,由此可以肯定,凌性德刻印时,评点所据朔E郭云鹏嘉靖二十一年(1542)本中所有。进一步也可以肯定:所有被印在曹子建集上的这些评点文字,均是从别处送录,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点评。各家在著录时均称"明李梦阳、王世贞等评",并不十分具体,若在前面加上"送录""抄录"等则更为清楚。天启套印本曹子建集较为多见,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目前国内有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公安部群众出版社、上海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广西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等18家收藏,而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除此之外,还分别收藏了周星诒校并跋(以下简称周星诒校本)、丁丙跋天启本曹子建集。蔡敏敏现存明本诸曹集概考在介绍明刻诸本曹子建集收藏地时,注明天启刻本曹子建集上海图书馆有藏,这应该是其所参阅之本,而于版本研究来说,若只介绍自己所参阅之本而不及其余各本,则似未尽善。因为全面说明版本现存状况,不仅是为了告知其他人该书之可能获取途径,同时也是版本比对过程及结果的反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还著录有明嘉靖四年王准刻本、万历二十年李桢刻本和依隐亭刻本陈思王集,亦为蔡文所遗漏。乔芳硕士论文"曹植集及曹集考异研究",对曹集的著录与梳理亦有颠乱、不全之处。此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还著录,南京图书馆今藏一部天启刻本曹子建集,上有丁丙跋语,曰:"曹子建集十卷,明珠墨套印本。是集前有吴郡徐伯虬序、北郡李梦阳序、菰城施展宾序、总评、凡例、外纪、本传。每卷前列目录,书眉、篇尾列各家评语,圈点,套印朱色。"铃有"四库著录""八千卷楼藏书印",可知为丁丙八千卷楼原藏。丁丙编善本书室藏书志亦有著录,称为"明朱墨印本",并录有丁丙跋语。但丁丙从孙丁仁编八千卷楼书目则著录为"明天启徐伯虬刊本",大概是看到卷前徐伯虬序中有"遂姑仍之刊布以传"之语,然徐伯虬此处仅仅说明刊布的情形,并不能确定即为其所刊刻,遽定为徐伯虬刊本确实不妥。可见古籍版本之考订与著录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非经全面细致的观览与考辨,是很难说清楚的。二、周星诒校跋曹子建集之解读国家图书馆所藏有周星诒校并跋之曹子建集,四册,首册书衣墨题"小绿天藏辛亥所收;曹子建集十卷附音释四册/癸巳翁周星诒校本“。铃“龚一发印""小绿天藏书""茂苑香生蒋凤藻秦汉十印斋秘箧图书"等印。书中有多处周星诒墨笔校改。卷十末周星诒墨笔抄补了述行赋,题后并注:"出古文苑。"述行赋之后,墨笔录有"嘉靖戊子岁次十二月书林龚氏居岭堂重刊"字样。再下又有墨题:"癸酉仲冬日,借仪顾堂藏本校,廿五日记。星诒。”则周星诒所参校的应是陆心源仪顾堂所藏嘉靖戊子七年(1528)龚氏居岭堂之重刻本。“书林”为福建建阳古名,龚氏居岭堂当为建阳一刻书铺。据有关资料,官至云南镇南州知州的龚一发(1715-1773),祖籍今福建福清,其祖上世代多著述、刻书、藏书之人,居岭堂或许即是龚氏中某人之书坊。可是这个本子,无论是蔡敏敏现存明本诸曹集概考,还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未有著录。周星诒校本曹子建集"凡例"后墨题:"嘉靖重刻正德本脱误甚多,且为李氏倒乱次序,不如此本尚存旧本原次,然其佳处可改正此本者凡数十字,披沙拣金,往往见宝。此旧刊之所以可贵也。其本为徐氏汗竹斋旧藏,有兴公印记,知在当时亦重之矣。卷首有正德时田氏序,另纸写粘于左。癸巳翁星诒记。"由周星诒跋语可知,其所参校之本曾为JZl字兴公)所藏,后归陆心源。查徐徐氏家藏书目,有"曹植集,但未注版本,不知该本是否即周星诒所说之本。的宋楼藏书志卷六十七著录陈思王集十卷,明刊本,徐兴公旧藏。并称周氏跋曰:"癸酉子月廿五日,借仪顾夫子藏本校所蓄天启本讫。此本间有脱讹,且为李氏重编,不及天启本尚仍旧本次序,然据以补正彼本者,凡数十字。披沙拣金,往往得宝,旧刊之所以可贵也。周星诒并记。"QD周星诒的这条跋语在现藏国家图书馆的抄本丽宋楼藏书题跋辑录Q2)中也有收录。严绍量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称,日本静嘉堂文库现藏有两册陈思王集十卷,明李廷相编,嘉靖年间(15221566)刊本。明确肯定此本"原系徐兴公、陆心源十万卷楼等旧藏"。严绍鎏先生还说该书中有周星诒手识文,并全文予以过录(13),只不过"周星诒"三字从"并记"前移到了"借仪顾夫子"前,不知何故,但说明周星诒的识文在现藏于静嘉堂文库的陈思王集中是存在的。将此跋语与国家图书馆所藏曹子建集中周星诒跋语相对,意思完全吻合,看来周星诒在借用陆心源藏陈思王集校勘己藏曹子建集之后,大概又应书主之请,在其陈思王集上题写跋语,说明原委。周星诒据以参校之本的情况明了了:该本题名是陈思王集,而非曹子建集。周星诒所录"嘉靖戊子岁次十二月书林龚氏居岭堂重刊”(图D,亦当为原书所有之书牌(图2)。但仍令人不解的是,既然有这么确切的书牌,为什么陆心源、严绍望甚至包括周星诒都没有十分明确地称其为嘉靖七年(戊子该U本呢?严绍鎏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著录此书除现藏静嘉堂文库二册外,日本内阁文库亦藏有四册,并判断杨守敬日本访书志卷十四著录明刊本陈思王集残本四册即今内阁文库本。目前,关于此本的介绍仅见如此,难怪世人已鲜有所闻了。若果这样,则此本亦为流落东瀛之孤本汉籍了。"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布,吉林省图书馆藏有天启元年套印本曹子建集,上有徐兴公跋。吉林省图书馆珍本图录刊布了该跋图片,其文曰:魏曹子建集附÷卜遗六卷,明天启间乌程闵齐侦所刻朱墨本。前有龙图阁大学士施展宾印章,间有王世贞、钟伯敬、陈仁锡诸名公评点。版纸俱善。因用重费购来,真可宝也。戊辰春三月侯官徐兴公记。(下有“晋安徐兴公家藏书”印记)马泰来曹子建集)徐兴公题记辨伪一文通过跋文手迹、印章痕迹以及跋文中所涉及的人事,辨明此徐兴公跋语及其印章全是书贾作伪(14)。马泰来先生文中还说,天启套印本是凌性德刻本而非闵氏(15),主要根据乌程凌氏也以刊刻套印本而著名。另外一个根据大概就是天启套印本中天启元年施展宾序文"词坛社友成之兄实董成已(按,成之乃凌性德之字)"一语,但施用宾序该句之前为"至辑遗订谬,颜朱杀青,为之振藻",说明凌性德所做工作主要是文字校订,至于是否由其刊刻,亦难遽断。孙毓修小绿天孙氏鉴藏善本书目著录"曹子建集"Q6),并注明"闵刻,有校“。闵当指闵齐饭,可见,精于版本研究的孙毓修也偶有不够谨严之举。一部古籍所承载的内容是文化,其聚散流传过程也是文化。缪荃孙曾云"书去而目存”,书籍流失了甚或消亡了,可据书目了解其产生与流传踪迹,如果进一步利用相关的藏书题跋,则能够更加具体地了解流传过程中涉及的人及事,甚至判断一部书之真与伪。由曹子建集之周星诒跋语以及伪题徐兴公跋语,就可以看到这一情形。三、天启本所录王世贞评语及其与艺苑卮言之对照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三曹资料汇编(17)(以下简称三曹资料汇编)中,有关王世贞评论曹植诗文的资料,多条注明辑录自艺苑卮言。将万历十七年樵云书舍刻本新刻增补艺苑卮言十六卷与天启本所见王世贞评点对照,发现天启本所见王世贞评点,基本都可在艺苑卮言中找到,但有六条却不见于艺苑卮言,按照天启本出现顺序,分别是:王元美:董卓迁献帝于西京,洛阳被烧,故多野田萧条之感,末则因送别并念故居也。(送应氏)王元美:明月列宿,正与终夜相应。(公宴)王元美:壮怀激烈语亦壮。(_扇)王元美:体不经见。(当事君行)王元美:千古同病。(陈审举表“患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为也”)王元美:语语肝肠。(陈审举表“接吴孙之要,追慕卜商,起予左右,效命先驱,毕命轮毂,虽无大益,冀有小补,然天高听远,情不上通,徒独望青云而拊心,仰高天而叹息耳”)笔者未遍阅王世贞的作品,未知以上六项出自何处。现据三曹资料汇编,对其他各家的评论予以比较。刘履选诗补注评送应氏日:"今考其前篇,既伤洛阳被焚,荆棘荒秽,则清时之难得可知。复言游子久不归,念我平生居,则嘉会之不常又可知矣。故于此叹人生之脆促,愿得常相欢洽,而今亲友远游北方,则其情念当何如哉!于其行也,所亲之人莫不出饯,而我之所具岂独薄于众人?奈何离别伤怀,而宾饮不能尽觞也。然我于尔情爱既至,期望甚深,今乃使之不谐所志而有远离之苦,岂不愧于中乎?故特愿为比翼之鸟,相辅高飞,以副吾之所望焉。"Q8)关于公宴诗,范唏文对床夜语日:"子建公宴诗云:读之犹想见其景也。"Q9)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日:“首二句递过昼宴,从夜游写起。其写法类文帝芙蓉池作。先明月二句,是仰写,次秋兰四句,俯写,末神崎二句,平写。但其佳处,止是练得几个响字。其实较之芙蓉池作,风调远不及也。"(20)宝香山人三家诗日:"此在邺宫与兄丕宴饮,武帝在,故称丕为公子。起处真是雅颂衣钵。终宴不知疲句,从浑璞中露出刻骨镂心处。"(21)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云:"建安正格,以秀逸为长。"(22)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云:"公宴诗以子建为首,无卑乞状也。如王仲宣、刘公干,皆弱而无气也。"(23)关于送应氏,胡应麟评诗薮评日:"送应氏赠王粲等篇,全法苏、李,辞藻气骨有余而清和婉顺不足,然东西京后,惟斯人得其具体。"(24)吴淇六朝选诗定论评日:"观子建此诗,首章只代念他家乡荒残之苦,以具其当归省为不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