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抓好“七个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020991
资源大小:27.2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扎实抓好“七个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docx
扎实抓好“七个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补齐阶段性发展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关于印发扎实抓好“七个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用勤劳双手建设美丽家园的亲切关怀嘱托为行动指引,锚定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县委一号文件部署要求,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壮大特色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乡村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202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x%左右,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取得明显进展。二、重点任务(一)大力实施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工程1.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粮食生产考核指标逐级分解下达到村,落实到地块,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年度粮食生产任务。统筹推进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优质粮食工程,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协同融合发展,持续提高单产水平,促进粮食总产逐年增长。持续开展搭荒地复耕复种,最大限度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XX万亩以上,总产量XX万吨以上。2 .加快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行动,加大高产高含油大豆品种推广应用,加快适用农机装备引进应用。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将推广种植任务逐级分解,系统总结符合全镇实际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化流程、降低难度。按照关于打造最优种业最强产业最美花海的实施意见,持续抓好油菜花节庆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利用休耕地、冬闲田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改造提升核桃等木本油料低产低效经济林,全面完成县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到2025年,大豆种植面积保持在XX万亩以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XX万亩以上,油料种植面积保持在XX万亩以上。3 .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依据国土“三调”和“三区三线”划定结果,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带图斑分解下达,确保耕地不减少。严格耕地用途管控,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利用优先序,全面落实“田长制”,严格耕地用途管控,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利用优先序,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制度,确保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X条硬措施,每年进行新建和改造提升,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畅通新增耕地、产能“两项指标”交易渠道,多形式增加投入,逐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加强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及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保障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灌溉体系。4 .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适宜生长、适销对路为目标,抓好粮油、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大力推广小麦“一增三促*”、玉米“一增三改*"、油菜“一增三控*,等丰产关键技术,辐射带动大田生产单产水平全面提高。加快引进各类小型主要粮油作物生产农机装备,示范推广适宜丘陵山区的新型农机具。到2025年,全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xx%;建设完善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增强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能力,确保重大灾害少减产、一般灾害能稳产。5 .增加“菜篮子”产品供给。按照发展设施蔬菜为主、露地蔬菜为辅的思路,优化品种品质、优化生产布局,以发展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和高山冷凉蔬菜生产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蔬菜提质增效扩面行动,建立蔬菜示范和集中供给区,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提高本地蔬菜供给率。按照“稳种猪、扩规模、提产能”的思路,压紧压实生猪稳产保供属地责任,落实好养殖用地政策,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鼓励发展集约养殖、立体养殖、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模式,推广智能化饲喂、程序化防疫、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先进设施装备应用,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到2025年,蔬菜面积达到XX万亩,供给率稳定在全县平均水平,生猪饲养量稳定在X万头以上,肉类总产量达XX万吨。(二)大力实施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工程6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执行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镇村组全覆盖的三级网络体系,加强数据信息共建共享,开展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按程序识别纳入监测对象,对有劳动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其他监测户统筹做好针对性帮扶。稳定完善帮扶政策,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低于x%,重点支持产业发展、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发展。7 .推动农民就业促增收。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按规定实施稳岗返还政策,稳定农民工就业。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开展高精尖缺新职业技能培训和订单、定岗、定向式培训,促进项目用工和农民工就业有效衔接。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模式,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通过产业带动、入股合作、土地流转等方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民在建筑、社区服务、快递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稳定就业。扎实推进“一户一就业”工作。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维护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8 .推动产业发展促增收。发展壮大富民增收产业,鼓励发展略阳天麻、猪苓、中蜂、食用菌等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绿色食药首位产业,实施生产、加工、营销和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项目,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推动镇域经济与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协调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五小”产业和庭院经济,扎实推进“一户一产业、一村一实体经济”,落实产业到户奖补政策。推广“龙头企业+集体+农户”模式,健全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把农民群众嵌入产业链条,让农户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就业工资收入、固定股本分红,让群众更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9 .深化农村改革促增收。完善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力分置,完善村集体资产监督机制;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鼓励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体制机制,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实践路径,开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通过样板示范、推广带动、全域提升,分级分类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三)大力实施特色现代农业提升工程10 .大力发展“五个农业”。巩固提升中药材、农特食品产业链建设水平,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在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销售上求突破,培强“一县三品、一品一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实施有机农业培育工程,鼓励略阳乌鸡、食用菌等生产经营主体率先发展有机农业,带动中药材、食用菌、粮油等绿色产业梯次发展。实施品牌农业培优工程,培育提升荣昌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品牌农业企业,加快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业品牌体系。实施设施农业提升工程,聚焦干河坝村、西沟村天麻智能温室大棚,大石湾村蔬菜种植基地,木瓜院村蚕桑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温室大棚、机械化等为重点,不断提升设施化水平。实施智慧农业应用工程,以数据、系统、智能装备为特征要素,与传统农业中的土地、动植物、生产工具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慧平台、智慧种养、智慧服务等智慧农业发展。实施观光农业精品工程,丰富生态观光、农事体验、户外拓展等新业态,打造一批农旅融合综合体。到2025年,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点X个,建成观光农业精品线路X条。IL打造产业发展载体。聚焦“一县三品”优势产业,提升产业聚集度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板块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聚集区。建设“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因村施策发展标准化种养、产地初加工、乡土手工业、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上下游配套产业。12 .培强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和规上企业倍增计划,招引一批行业领先、省内外知名的优势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承接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联农带农紧密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推进省市县示范家庭农场“三级联创”,推动合作社实体化运作、企业化转型,拓展产加销服务范围。支持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物流配送等社会化服务。到2025年,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XX家、家庭农场XX家。13 .完善农产品出村进城体系。建立以县为中心、镇为重点、村组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营销网络,促进乡村特色产品出村进城,实现优质优价。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镇带村建设农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实现电商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完善产区、俏区小型仓储保鲜设施,建设村组田头市场,打造区域性农产品营销基地。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让略阳特色农产品走向中高端市场。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追溯制度,推进“两品一标”认证登记,健全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循环发展。到2025年,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在xx%以上。(四)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工程14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实施一批农业领域科技项目,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组建共性技术科研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加快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融合发展。15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用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发挥县科技特派员、镇农技站人员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转移转化和示范推广。发挥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在农村创新创业、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的主体功能,大力培育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16 .加快科技示范推广。围绕“五个农业”发展,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来我镇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为全镇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人才支撑。鼓励镇域内技术单位、企业与省内外知名科研单位、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对接,开展农业领域科研合作,联合共建试验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加强人员交流互访,进行深入合作。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充分发挥其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示范推广上的阵地作用,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五)大力实施农村重点改革提升工程17 .稳慎推进农村承包地改革及农村宅基地改革。巩固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路径,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小田并大田”试点。健全完善农村承包地日常管理机制,提高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仲裁能力。建立健全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风险防范机制。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在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加强规范管理。理顺宅基地管理职责,健全覆盖镇村的宅基地管理机制和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联审联办制度,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满足农户合理用地建房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多种盘活利用方式,总结提炼一批经验模式,推广一批典型案例。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作为宅基地所有权人依法享有的权益,防止以各种形式非法剥夺和限制宅基地农户资格权。18 .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