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材生产与品质试题预测1、单选红参加工需()A.切片B.蒸C.熏硫D.发汗E.置沸水中略煮或蒸正确答案:B2、多选中国药典对药材产地加工及炮制规定的干燥方法有OA.晒(江南博哥)干.
-
中药单味药专项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外能发汗解表,内能化湿和中,又称夏月麻黄,善治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阴暑证的药()单选题*A、木贼B、淡豆豉C、浮萍D、香蕾E、西河柳2、紫苏可用于治疗风寒.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版)1、单选属于橡胶贴膏填充剂的是()A.羊毛脂B.聚乙二醇C.红丹D.立德粉E.聚乙烯醇缩甲乙醛正确答案:D2、单选下列关于酒剂与酊剂质量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O.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材生产与品质知识学习1、多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除品种外,还有下列哪些因素OA.栽培B.产地C.采收加工D.贮藏E.运输正确答案:A,B,C,D,E2、单选中国药(江南博哥)典中因.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一(最新版)1、多选射剂污染热原的主要途径有OA.注射用溶剂B.原、辅料C.容器与设备D.生产过程、环境及操作人员E.输液器具正确答案:A,B,C,D,E(江南博哥.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一1、单选下列有关药品卫生的叙述错误的是OA.各国对药品卫生标准都作严格规定B.药剂被微生物污染,可能使其全部变质,腐败,甚至失效,危害人体C.中国药典(江南博哥).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考点(题库版)1、多选空胶囊制备时一般要加入的物料有OA.明胶B.增塑剂C.增溶剂D.防腐剂E.润滑剂正确答案:A,B,C,D2、单选除另有规定外,蜜丸中水分含(江.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1、单选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全部融化或软化变形的时间上限是()A. 20minB. 30minC. 60minD. 90minE. 120min正确答案:B2、多选下列有.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资料(题库版)1、多选不和大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的是OOA.苦参碱B.伪麻黄碱C.麻黄碱D.小粲碱E.乌头碱正确答案:B,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麻黄.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试题预测(最新版)1、多选注射剂常用的附加剂包括()A.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B.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C.防止主药氧化的附加剂D.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E.帮助主药混悬或.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答案(题库版)1、单选雄黄的条痕是OOA.红色B.白色C.黑色D.褐色E.浅橘红色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常用矿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雄黄药材为块状或.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试题及答案(最新版)1、多选下列关于中药糖浆剂的叙述,正确的有OA.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B.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C.为防止微.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试题及答案及答案解析1、单选可用作气雾剂潜溶剂的物质是OA.丙二醇B.司盘-60C.亚硫酸钠D.四氟乙烷E.尼泊金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气雾剂常用的附加剂与.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考点巩固及答案1、单选药物在体内经药物代谢酶等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为O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正确答案:C2、单选包括水溶性颗粒剂和酒溶性颗粒剂的是.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多选下列关于注射用水的叙述,正确的有OA.为经过灭菌的蒸储水B.蒸储的目的是除去细菌C.可在80以上保温或灭菌后密封保存D.应使用新制的注射用水,最.
-
中成药与西药合理联用考试题1、下列关于中西药复方制剂说法正确的是A、指中药标准收载的复方制剂处方中含有化学药成分,或化学药标准收载的复方制剂处方中含有中药成分的一类复方制剂。十)复方制剂一般不进行杂质.
-
与黑素合成及转运相关基因与黑素合成及转运相关的基因有很多,其中包括酪氨酸酶基因(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基因(TYRP1)、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基因(TYRP2)和黑色素受体基因(MC-IR)等。这.
-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紫草(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麦冬(沿阶草、麦门冬)地榆(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银柴胡(牛胆根、沙参儿)甘草(甜草根、密草)紫草一新疆紫草软紫草)远志(细叶远志、.
-
【中药鉴定学】简答题第一部分重点背诵知识点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主要任务中药鉴定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及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中药品种和质量的鉴定.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与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题,合计80分。)1.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C、抗菌药临床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