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资源
(共37675
份)
用时:38ms
-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学会浸染。2、通过看看、做做等方法表现自己所见,所想事物,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4、培养幼儿的观察.
-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说完整话,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习创编儿歌。(2)、培养幼儿扩散思维和想象力。(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
大班数学活动有规律排序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学习按物体重复交替、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2.能发现事物间的排列规律,自创或合作创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3.感受事物重复变化给生活带来的.
-
活动准备:1.大数字卡片1-102.四张实物卡3.幼儿数字卡片1-10若干4.幼儿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活动过程:1.复习数字1-10(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
-
活动目标:1.知道在走廊、楼梯上戏闹的危险*。2.能正确地上下楼梯,不在走廊内大声喧哗,打闹。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准备:1.幼儿在走廊、楼梯嬉闹的图片一幅。2.幼儿各种不良行.
-
活动背景:大班的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且我班大部分幼儿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正、逆排序技能,拥有1-10的数概念,依据数学教育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特征,我选取了本节课,帮助幼儿运用已有.
-
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具有明显季节特征的花:迎春花、桃花、荷花、向日葵、菊花、桂花、梅花。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视觉感受。环境创设:布置“春夏秋冬”四个板块粘贴幼儿作品或幼儿收集的资料图片.
-
设计意图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因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先让幼儿认识日历,再学习看日历方法,从而知道.
-
活动目标1.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填写对.
-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整理书包1设计思路: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整理书包在参观小学后。孩子们对课程表上写着什么、书包内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等问题产生了兴趣。为了帮助孩子了解上述内容,养成自我服.
-
设计意图:“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就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
-
大班教案(数的守恒)1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活动准备.
-
【活动目标】1、学习4的组成,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2、在操作活动中探索4的多种分合方法。3、尝试用数字填写4以内数的分成。【活动准备】1、幼儿对3的组成准备熟练。2、实物桃子4个,雪花.
-
台风天安全教育教案1【活动目标】1、回顾“xx”台风对我市造成的损害,认识到台风的危害。2、学习防台风的安全校常识,学会保护自己。3、通过台风造成的损害,认识到水电资源的珍贵,时刻要珍惜水电资源。【活.
-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宝石森林课程分析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物体不同的排列规律。这些物体不同的排列规律不仅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粗浅的.
-
幼儿园反义词教案1活动目标1、喜欢学习反义词,体验语言游戏的乐趣。2、发展快速倾听和应答的能力。3、在观察中感受、理解并正确使用反义词。活动准备1、ppt课件:反义词2、乐趣卡:比较大小教学具图片幼儿.
-
从前,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棼,特别喜欢喝酒。他家院子南边的墙外长着一株古槐,生得枝繁叶茂。有一天,淳于棼和朋友们在槐树下喝酒,喝得大醉,被两个朋友扶进屋去,躺下休息,两个朋友则坐课外讲堂在一旁洗脚。蒙蒙昽.
-
设计背景在进行数学教育时,进行分类、排序、对立等学习,有助发展幼儿的思维。分类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进行分组。幼儿可以学习按物体的某一个(或两个)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按物体的特征进行.
-
活动目标:1、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想象动物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2、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表达个人见解,大胆地讲述。3、感受帮助别人的乐趣,增进喜爱动物的情感。4、根据已有经验,.
-
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物体的体积不因它的外形或位置的改变而变化。2、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