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考点定位】1.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发展的表现及原因。2.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原因、代表人物、内容。3.明.
-
22.1.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22.1.1二次函数【学习目标】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二次函数的.
-
太平天国运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有利于洋务刺激民族资本运动主义产生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第17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时空重点】戊或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朝后期1840 年 1851 年1856 .
-
第十五单元古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主题概览一、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成文法出现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朝,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华法系。中国古代侧重于以德治为主的教化。2 .中国古代的基层治.
-
端午节的由来来不比赛项目。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祭祖的节日,也有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传说。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深邃丰厚的文.
-
备课本主备:申总:甘同:第一周第一课时总一课时课题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课型:新授课教1、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掌握两岸关系的发展;2、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和表现。学.
-
第33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标要求】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2.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考点定位】1.马克思主义.
-
世界古代史板块四第十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I-i时空坐标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8世纪公第44世纪.需6世纪7世纪8世纪I。世纪13世纪14世纪15世纪,希错文明波斯帝.
-
端午唐文秀古诗一回复端午是唐代诗人唐文秀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的全文: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译文: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
-
突破卷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物质中不能从CuSO溶液中置换出.
-
突破卷七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某小区,有人在化粪池的顶盖上.
-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1.下列关于Na2CO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纯碱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钠B.碳酸钙、碳酸钠等碳酸盐.
-
硫酸使用方案一、浓硫酸理化性质硫酸为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能与水以I意比相混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稀释时应按照“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停搅”原则。浓硫酸拥有吸水性、强腐化性、强氧化性、脱水性.
-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1.“愚人金”的矿物学名叫硫铁矿,化学成分FeSz,颜色为淡金黄色,骤然一看颇似黄金.它是我国工业上.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童话,通过朗读体味童话“夸张”的特点;2 .探究闹剧原因,了解成人世界人心的复杂;3 .把握文章主题,保留童真,用于说真话。二、教学重难点体味“夸张”特点;.
-
决胜2018年高考之2017年高考+联考模拟分项专题8:辨析或修改语病2017年高考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句式杂糅,可改为“包括重.
-
初中语文病句的类型与辨析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
-
第1课探究声音产生的奥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一:用手触摸嗓子,并发出“啊”的声音,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受?二:用手在气球上来回摩擦,看看试试能不能产生很大的声音。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
-
第1课神奇的大气压观察下图中的现象,思考他们周围有什么?进行憋气实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利用相关实验器材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为什么钢笔能把墨水吸到笔芯里呢?为什么笔芯里的墨水不会漏出来呢?
-
第1课你能看见我吗?美丽的大自然色彩缤纷,我们想要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需要什么呢?如果外面一片漆黑,教室里面也没有开灯,那还能不能看见老师了?有光了还需要什么才能看见老师呢?结论:看见物体需要光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