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检测一、单选题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十九大主题打头的八个大字。习近平总书己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满足.
-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yms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 .宋元之际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2 .由汉代刘歆综合群书叙录,编写而成的一部总的图书目录为旦侬。3 .常见的史.
-
东营市育才学校初中生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班级:姓名:品级: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X)1 .火灾逃跑时,碰到浓烟,应直立行走。()2 .用煤气烧饭时,火被风吹灭,可以用打火机从头点燃。.
-
跟It树雉(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金属先熔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花燃烧后得.
-
l91*t树珠I(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双选题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用铁槽车装运冷的浓硝酸是因为铁与冷的浓硝酸不反应B.在人体.
-
跟It树雉(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在NCh与水的反应中,NO2的作用()A.是还原剂B.是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
-
lX眼球机练1(时间3。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有关辄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还原剂B.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辄化剂C.金.
-
专题04解三角形(中线问题)(典型例题+题型归类练)一、必备秘籍1、向量化(三角形中线问题)如图在A5C中,O为CB的中点,2而=ZC+而(此秘籍在解决三角形中线问题时,高效便捷)2、角互补ZADC+.
-
1 .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稳定性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爱因斯坦C.玻尔D.普朗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史的了解情况。答案:C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c和re属于.
-
l91*t树珠I(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将氯水注入KI溶液中,用力振荡,再注入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看到的现象是()A.液体呈紫红色B.液体.
-
1 .往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通入过量S2气体,一定能生成沉淀的是A.NaOHB.BaCl2C.Ca(OH)2DBa(NO3)2解析:将SO2通入BaQ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产生,但通入到Ba(NO3)2溶液中.
-
跟It树雉(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向下列溶液中滴加稀H2SO4,一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HzSOs沉淀又溶解的是()A.AICl3B.N.
-
年*球例株I(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下列仪器:漏斗、容量瓶、蒸馈烧瓶、天平、分液漏斗、滴定管、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B.C.(DD.
-
l91*t树珠I(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下列物品或设备:水泥路桥门窗玻璃水晶镜片石英钟表玛瑙手镯硅太阳能电池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所用材料为SK.
-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某种离子,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CTB.加入Ba(OH.
-
角平分线专题05解三角形(角平分线问题问题)(典型例题+题型归类练)一、必备秘籍如图,在A3C中,Ao平分N84C,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b,核心技巧L内角平分线定理:丝=生或丝=处BDDCAC.
-
检测发现闯关Jiancefaxianchuangguan(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双选ISl如图是化学实验常用装置之一,若气体从右管进.
-
lX眼球机练1(时间3。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关于碳酸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酸钠俗称纯碱,因为碳酸钠是一种碱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
跟It树雉(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SCh是硫及某些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B. SO?具有漂白.
-
年*球例株I(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