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657131       资源大小:27.0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创特色、树品牌、谋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我校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资源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专业建设发展现状(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1 .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学校专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数量由2015年的28个发展到2020年的43个,涵盖九个专业大类,其中,工科类专业25个,占58.14乐经管、文科类专业14个,占32.56%,艺术类专业4个,占9.30%。学校现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I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东省民办教育特色专业1个,己形成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线,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等特色专业为龙头,构建与产业紧密对接的高水平专业群,学校现已逐渐形成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和办学特色。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发展迅速,由2017年的2个(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专业群、智能制造控制技术专业群)发展到2020年的6个校级重点专业群,它们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专业群、工程造价专业群、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2020年12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2 .办学条件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学校加大投资力度,五年内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二千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至2020年底,学校固定资产达7589.69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4729.84万元),建筑面积254980平方米,教学用计算机3580台,图书77.68万册,各专业实训室166个,多媒体教室381间。学校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4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近几年学生参加国家、省、行业各类技能大赛斩获颇丰,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觊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得到行业、企业的认可和好评。3 .教师队伍发展壮大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引进与培养并重,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层次大幅度提高。专任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390人增加到2020年的474人,副高以上职称人数由2015年的60人增加到2020年的89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76人增加到2020年的151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3.71乳学校创新教师引进和教师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教师培养机制,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十三五”期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民办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1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1人,选派国内访问学者5人,省专业教指委委员3人。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近年来学院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省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达30多项。4 .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从2017年起,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层次融合,积极开展“校企融合,专才特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专才培养实行学校、企业双主体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用“3实5共同”的专才协同育人模式,产教深度融合、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意识与企业文化双重熏陶。2019年9月学校成立了专才学院,独立建制、特色管理。三年来,专才学院的专业规模和学生人数飞速增长,从2017年1个专业招收40名学生,发展到2020年19个专业(32个方向)招收IlOO多名学生,专才学院学生人数已达2370多人。2021年学校计划在14个专业招收1200人,专才学院预计突破三千人。学校专才育人特色办学模式已初步形成。(二)存在不足1.专业群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专业群建设水平差次不齐,省级成果相对集中在个别专业群,专业群建设和发展不够均衡,各专业群在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仍还存在专业群与珠三角地区支柱产业链吻合度不够紧密,专业结构和布局有待进一步改善,专业群建设亟待加强。5 .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高层次专业带头人数量不足,高水平“双师型”骨干教师比例不高,部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尚需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及结构需要进一步补充和优化。6 .专业建设投入不足在专业建设上经费投入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各专业建设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专业发展速度和建设力度;除电子信息类专业外,其他各专业实训室建设较滞后,缺乏较先进的教学和实训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需要。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全信息化教学为引领,以专才办学和学前教育为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立足学校“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专业群,面向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谋求学校专业的规模发展与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构建具有特色鲜明和较强竞争力的专业体系。(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结合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人才需求和我校实际办学条件等情况,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到2025年招生专业总数达35个左右,重点专业群建设水平有显著提高,品牌专业特色明显,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培养模式,深化“三教”改革,办学条件得到充分改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7 .具体目标(1)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重点建设综合实力强,具有一定优势、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高水平专业群,以己立项建设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为龙头,重点培育和建设一些在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群,如学前教育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工程造价专业群、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医药卫生专业群等,争取至2025年,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2个,省级品牌专业2-3个,省级重点专业3-4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5-8个,校级重点专业15个以上。形成以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为龙头、以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和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良好的专业建设体系,努力打造“一主一新多翼发展”的专业布局。(2)新增专业建设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设置面向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积极发展面向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能带动产业发展和就业的新兴专业,积极做好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在今后五年从早期教育、特殊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建设工程管理、跨境电子商务、护理、中药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等专业中,每年新增专业1-2个,至2025年新增专业8T0个左右,使学校招生专业总数达35个以上。(3)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特点,调整优化现有专业布局。坚持突出重点专业,充实专业内涵,拓宽专业口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引入专业退出机制,坚决淘汰那些招生人数少、办学水平低、就业情况差的落后专业。各专业教学团队坚持每年到行业企业开展专业调研,根据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结合人才需求状况分析结果和行业意见,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核心资源,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三、主要措施(一)强化机制建设,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加强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具有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制定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和校级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对高水平专业群和重点专业的选拔、建设、监控、验收等工作,计划围绕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每年立项2-3个重点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以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专业准入和退出制度,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中的调研论证和咨询决策作用,提高专业的产业契合度、企业结合度和社会贡献度。建立专业评估机制,有效推动专业建设。逐步建立校内专业建设定期评价制度,促进专业建设发展。实施“扬优、扶新、集群”的专业发展策略,在未来五年内重点打造和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工程造价专业群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群,积极扶持软件技术专业群、大数据财贸专业群、医药卫生专业群等建设,同时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新需求,适当开设新专业,形成新的亮点和增长点。重点打造5-8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每个专业群都以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引领和带动整个专业群发展。要以专业群为单位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机体、共生体,创新专业群建设机制。积极推动与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展合办专业、合作项目、订单培养、师资培训、顶岗实习等合作,对口培养满足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每个高水平专业群要对接行业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课堂、专任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企业人员技能再培训、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安排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把握专业群建设方向,明确每个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和服务产业,积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打造办学特色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已形成的“专才特训”培养模式的引领作用,大力营造专才办学特色培养的亮点。要创新政、行、校、企多元主体合力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充分利用优质的社会资源,加大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参与度,形成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多元主体培养人才的机制。积极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培养模式改革,以“岗课赛证”为抓手,探索和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教”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认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深入调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趋势,结合生源实际和办学条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积极推进与企业、行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机制。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工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学院,主动寻求行业中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联手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试点工作,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构建分阶段、多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为导向,将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知识传授、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实践训练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创业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完善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着力培养重诚信、善沟通、强技能、能创业的创新、创意、创业型人才,努力在全省同类高职教育中形成独特优势。(三)以课程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各专业依据职业岗位素能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构建素能模块化、课证融合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提高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为重点,将产业关键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参与课程内容设计,合作开发课程。注

    注意事项

    本文(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