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十四五”期间,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绿色化发展改革,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推进“水十条”和“五水共治”实施,围绕碧水保卫攻坚战,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县荣膺“2017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成为全省首个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获评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级绿色乡村标准化试点县、省基本无违建县。L饮用水水源保护不断加强完善县级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截至2025年底,一是完成县级饮用水水源地西吞水库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工作。建立水源保护区界标、标识牌、警示标志等,对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设置护栏,实行全封闭管理。二是加强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建设。对进入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的人员实行短信提示,提醒进入饮用水水源地注意事项,确保了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安全。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控水质情况。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每年开展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同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隐患排查及清理工作,加强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建设,建立健全饮用水源“一源一策”管理机制,制定实施西番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2018-2030),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三是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规项目,以中央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专项督查等问题整改为抓手,全面完成西番水库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问题的整改落实。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设。一是全面实施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完成郑桥水库、括苍水库两座“千吨万人”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立”工作。二是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在完成合格水源地创建的基础上,对郑桥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配合市局建立全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统一矢量数据库,推进落实规范化管护工作。三是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化建设。动态更新郑桥水库、括苍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和“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系统填报。2 .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持续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在“十四五”期间,每年出台县水污染防治行动年度实施方案,加强区域水环境质量保持工作,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根据“水十条”对茶溪、罗渡断面11类水质的考核要求,全面实施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水体达标(保持、稳定)方案中期评估与修订方案。到2025年,“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III类及以上水体水质比例达到100%o深入推进医化行业整治工作。制定了县医化行业深化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医化企业对照整治要求,制定“一厂一策”方案,淘汰落后设备,提升装备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实施经济开发区医化园区污染综合整治,通过加强地面防渗、工艺装备改造提升和三废收集治理设施,推动医化园区实现智慧化管控。以深化整治工作为契机,督促医化企业搬迁,2025年底完成城南医化园区关停及相关搬迁工作。培育环保领跑示范企业。按照省重点行业环保“领跑”示范企业评估办法(试行)要求,筛选培育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环保“领跑”示范企业。加强水污染减排工作。完成4家企业水减排项目资料上报,县首创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厂减排项目运行基本稳定,正瑞结构减排项目已基本完成。持续推进美丽生态牧场建设。“十四五”期间,为巩固畜牧业绿色发展成果,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监管工作,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网格化巡查机制,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监管全覆盖;52家存栏50头以上养猪场全部纳入线上智能化防控平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47%o横溪镇县降宇养殖场、县西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两个美丽牧场已按照美丽生态牧场创建标准完成养殖场改造提升和美化。全面推进绿色水产养殖。“十四五”期间,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统领,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绿色水产养殖。完成娃娃鱼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示范点建设,全县全面推广了配合饲料养殖,向永安溪鱼类种质繁殖潭投放唇鱼骨、赤眼醇等鱼苗,县内无水产养殖污染事件发生。2025年完成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其中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大力推广农业面源综合防治方案。通过大力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高效农药替代等技术创新和集成,不断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集成应用,加大静电喷雾、低容量喷雾、精准施药等高新施药技术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率,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化学防治次数,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至2025年,建立省级商品有机肥替代示范区1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5万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3.2万亩次,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5%,在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单质肥料利用率突破40%,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160吨。共计完成生态拦截沟渠3095m,其中干沟1840m,支沟740m,农沟515m,覆盖农田1420多亩。加强本地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按照县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机制等文件要求,实行属地管理,由各乡镇、街道建立集中回收点,落实各村秀美田园保洁员,做好本地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另外,加强与市德长环保有限公司沟通联系,确保废弃农资包装物得到有效及时处置。到2025年,县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82.7%,完成无害化处置率91.7%。3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力推进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攻坚战,明确工作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全面铺开深度排查,通过资金保障、考核拉动、评估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压实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至2025年,全面完成生活小区、乡镇(街道)、工业区等各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抓手,以水质提升断面所在区域为重点范围,进一步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已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白塔污水处理厂、横溪污水处理厂3家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工作。2025年底累计新建城镇污水管网80公里,改造污水管网40公里,大幅提升全县截污纳管能力,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6.6%O4 .治水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健全“河湖长制二全县586余名河长和95余名湖长上岗履职,四级联动、纵向到底,实现了四级河湖长设置“全覆盖、无遗漏”。连续出台河长责任包干制度、河道整治方案落实协调制度、河长定期述职报告制度、河长考核督察制度、“河长制”投诉举报受理制度等专项制度,依据市”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日常考核办法等河长制考核办法,配合约谈、追责等措施,明确河长任务,落实河长责任,实施最严格的“河长制”,升级强化“硬气治水”。5 .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编制县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根据县水域实际承载能力,制定实施了县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意见明确了永安溪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入河排污口布局及限制排污总量,有效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量化管理,促进流域、区域、水陆统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开展水环境现状评价、污染物入河量分析,计算核定永安溪干流及主要支流在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下的纳污能力(COD、NH3-N.TP),在此基础上按水功能区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并分配到各个主要排污口。印发符合县实际的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单位职责,确保节水工作有效落实。“十四五”期间完成创建节水型企业3家,完成“一户一表”改造250户,完成给水管道建设10公里,完成给水管道改造3.15公里。控制县级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在10%以内。加强再生水利用,继续推进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完成白塔台创园、南苑新村等6个小区、企业单位共计22处屋顶集雨雨水收集系统;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再生水利用率达18.90%。积极推进农业节水,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四个百万工程”,以农业“两区”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1万亩。(二)面临的形势“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省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县跨越式高质量建成“诗画”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的新格局时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目标等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水生态环境保护是水生态环境领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以高水平保护引导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建成美丽中国。二是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机遇。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县跨越式发展的实现路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对水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出了新要求。四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水生态环境需求,顺应群众对美丽河湖的向往,全面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要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三)存在的主要问题L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区域内还存在雨污分流不彻底等管网问题。在福应街道、南峰街道、城南工业园区等区块污水主干管网建设时间较早,管网截污不到位,存在断裂、破损、错接、雨污合流等问题,致使部分污水进入附近河道最终汇入永安溪。另外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如横溪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二是农村污水处理在管网建设、处理终端工艺和运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全县多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运维水平参差不齐,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不合理或处理规模能力不足,存在曝气不足、回流和排泥不正常等问题,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整体达标率不高。三是面源污染面广量大,耕地面积比例高、化肥、农药投加量大,同时县作为杨梅种植大县,共种植杨梅经济林约13.8万亩,在降水量较为充沛的季节,加上水土流失易将肥料中的氮磷带入到河道。另城市地表径流面源污染不容忽视。2 .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县永安溪部分河段及支流河流等存在自净能力下降、水体浑浊等问题。一是河道、河滨带、缓冲带受城市建筑用地侵占;永安溪部分河段两侧河漫滩缩减,滨河自然岸线遭到破坏。建成区内河河道两侧普遍径直化、人工化,两岸多为砌石硬质护岸,河滨带存在农田开垦,导致河道空间被迫减小,原有的滨水植被带受到破坏。二是河流沿岸存在水土流失、生态护岸裸露现象。部分支流如十七都坑等沿岸存在水土流失。三是部分支流生态流量无法保障。在永安溪部分支流两侧受村镇建设影响,农村整体水系联通性相对较差,水体流动性减弱,降低了河道自净能力。3 .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一是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郑桥水库、括苍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存在饮用水安全风险。郑桥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区内存有村庄,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易对水源造成污染;县水源地内均存在农田、经济林种植等,导致水源地存在污染物累积性风险。另外县水源地以湖库型为主,污染物易累积,水环境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夏季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二是永安溪沿岸存在城南工业园区和现代医化园区。考虑到城南工业园区地块历史上有化工园区存在,可能会对土壤地下水等造成污染。二、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