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辉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是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引导相关市场主体行为,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新高地,编制本规划。第一章发展环境对外开放工作是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五五”时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十四五”发展现状“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摩擦等重大风险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十五五”时期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精准招商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累计完成3991.5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实际吸收外资累计完成141.87亿美元,是“十二五”的1.3倍,总量占全省的六分之一。招商引资规模质量双提升,相继引进珠海银隆投资15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格力电器投资100亿元的中国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深圳华耀城投资100亿元的华耀城商贸物流城等10亿元以上项目398个、投资总额8102.05亿元,在洛投资的境内外500强企业由“十二五”的71家增加到二3家。对外贸易转型发展提速。“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40.3亿元,是“十二五”的1.28倍。其中,出口累计完成657.9亿元,是“十二五”的1.49倍。202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跨越160、170、180、190亿4个关口,完成193.1亿元、同比增长24.9%,在逆境中实现了对外贸易历史性突破。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成效,全市有实际业务的进出口企业由2015年的569家增长到2025年的923家,贸易伙伴扩大到176个国家和地区,475种“制造”商品走向世界。外贸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相继获批工程机械、复合材料、摩托车及零部件、钢制办公家具4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有色金属、太阳能光伏2个省级出口基地,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动力源。服务贸易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完成4.4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三位。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崛起,2025年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5.9亿美元,成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十四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的优势,积极组织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在扩大开放、合作共赢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21.5亿美元,是“十二五”的1.26倍;累计完成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额30.23亿美元,是“十二五”的10.5倍。2016年2025年,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306.9亿元,到沿线15个国家承包工程项目28个、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8.55亿美元,在沿线11个国家投资项目18个、投资总额9374万美元。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完善。“十四五”时期,自创区、自贸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战略相继布局,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自贸片区累计形成181项改革创新成果,30项制度创新在全市复制推广,5项案例入选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首批典型案例,目前已进驻市场主体突破3万家、注册资本破千亿元。综合保税区2025年5月成功获批,相继引进中德跨境贸易基地、中国豫桂东盟多式联运O分拨中心等一批外向型项目。中国O跨境电商综试区2019年12月成功获批,我市被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体验中心开工建设,宜阳县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揭牌运营,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863创智广场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平台等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迅速崛起,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业务(9710、9810业务)正式启动。2025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完成51.99亿元,同比增长9.6%O开放通道建设取得突破。“十四五”期间,我市加快空中、陆上、海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化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空中,通航城市由2015年的15个增长到2019年30个,其中境外航线从1个增加至3个(泰国曼谷、日本大阪、越南河内),2019年旅客吞吐量就达到153.98万人次、较“十二五”末实现翻番;五年间,经航空口岸累计出入境25.69万人次,较“十二五”3.9万人次增长553.5%。陆上、海上,成功开通中欧、中亚2条国际货运班列和到宁波、青岛、连云港3条铁海联运班列线路,初步构筑起了“东联西进”国际物流联运骨干通道。202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7万标箱。网上,跨境电商通关平台自2017年开通以来累计通关单数65万余单,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67个国家和地区,正朝着“买全球、卖全球”迈进。消费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1429亿元增至2025年2105.6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位。强力推进电子商务与产业深度融合,哈他网络科技成为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累计创建省级电商示范基地8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8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2个。2025年全市电商交易额完成2650亿元,较2015年增长1.9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了新动能,其中网上零售额从2015年194亿元增至2025年567亿元,较2015年增长2.9倍。名优特产品网销、线上线下服务消费、企业电商应用等成为亮点,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开放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十四五”期间,我市以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为抓手,以效能最高、用时最短为着力点,推动开办企业指标再提升、再优化、再创新。将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企业银行开户等事项纳入“一网通办”服务平台,一表填报、合并申请。实施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审批事项从113项减至36项,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86%,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第二节“十五五”发展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五五”时期,我市开放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与挑战将呈现新的时代特征,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快。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势头上升,“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新自贸协定升级,多双边经贸合作的新突破为拓展国际投资贸易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开放型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贸易投资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各国内顾倾向上升、安全顾虑增加,贸易投资壁垒日益增多,经贸规则博弈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调整,跨国公司产业布局面临重构。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日益显现,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新产业新模式快速发展,为消费提质扩容、贸易创新发展、双向投资优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劲动力。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制造业服务业融合日益加快,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更加牢固。同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带来新特征新要求,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需加快重塑。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消费需求新增长点需深入挖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与业态模式创新相适应的监管体系需加快健全。从我市看,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多重战略叠加,自贸区、自创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创新平台加速推进,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委省政府支持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政策措施持续给力,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增添了动力和活力。但我市开放发展仍然存在着开放型经济质量水平还不高、外向型企业主体数量少、规模不大、层次较低等突出问题,存在着开放平台载体优势作用发挥不充分、集聚要素资源能力较低等问题,在思想解放、创新发展、完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综合研判,“十五五”时期国家重大战略与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前所未有,构建新发展格局给开放发展带来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我市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科学研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时”与“势”、“危”与“机”,在危机挑战中创造发展先机,在外部变局中塑造发展新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奋力开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两个确保”,锚定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勇担“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历史使命,紧抓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统筹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新变化,全方位拓展开放领域、建好开放平台、畅通开放通道、壮大开放主体,深化制度型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创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新高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高水平开放中积蓄城市发展之势、实现城市气质之变,重振辉煌。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战略引领。积极融入服务国家战略,找准定位,明确方位,放眼全球、立足大局,在开放合作中共育先机、共开新局,扩大合作共赢利益交汇,实现服务大局与自身发展有机统一。坚持创新驱动。将创新作为引领高水平开放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增强开放发展新动能,提升开放竞争新优势。坚持改革推动。加强改革举措有机衔接与融会贯通,推动各项改革向更加完善的制度靠拢,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全面拓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合作、促发展。坚持双向发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注重要素整合与产业配套,突出产业精准定向招商,靶向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推动双向投资合作,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坚持重点突破。坚持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以十大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找准“风口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开展产业精准招商行动,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壮大开放型市场主体,提升开放合作能级,带动全局整体跃升。统筹开放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开放与安全互促共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开放型经济管理制度,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第三节发展目标聚焦开放发展关键领域,充分发挥产业、区位、科技、市场等特有优势,对照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