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docx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r.k-前言“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DSA,CT.MRKDSA、介入、超声和Y闪耀摄影等,是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超声另编,丫闪耀摄影等在其他学科讲授,但在总论中应予介绍,使学生有完整的概念0放射诊断学是利用放射线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学科。本教材主要是X线诊断,顺应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增加了有关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MR1.)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内容的比重,并介绍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以三基即总论、各系统的正常X线、CT、MRI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MR1.表现为主,并适当编入部分疾病的X线、CT,MR1.诊断,以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按专业教学安排规定,“医学影像学”学时为54学时,安排如下:教学内容和时数授课内容讲授时数36见习时数18总论3中枢神经系统32头颈部、五官31呼吸系统53循环系统32消化系统6:,泌尿系统与肾上腺2二生殖系统、乳腺21骨、关节与软组织63介入放射学31课堂讲授与见习的比例为2:1(36:18)。第一篇总论目的要求、驾驭X线、CT、MR1.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二、熟识常用的X线、CT,MR1.检杳方法与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运用。三、了解X线、CT、MR1.诊断的方法、原则、价值、限度和地位。四、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阐明“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临床学科,主要包括X线、超声、CT.MRI、丫闪耀摄影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等。H前,本学科重度讲授X线、CT、MR1.诊断和介入放射学。X线诊断学是应用X线的特性通过摄影探讨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更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第一章X线成像第一节X线成像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1) 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2) X线的特性:穿透性、感光性、荧光作用、电离作用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三、X线成像设备其次节X线图像特点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一、一般检查透视X线摄影二、特别检查1)体层摄影2)软线摄影3)其他:放大摄影,荧光摄影三、造影检查1) 对比剂分类:高密度对比剂,低密度对比剂2) 造影方法:干脆引入,间接引入3) 造影检查前打算与造影剂反应的处理四、X线检杳方法的选择原则第四节X线分析与诊断一、诊断原则(分析要点:病变描述的七个要素二、诊断步骤笫五节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第六节X线检查中的防护一、X线的剂a二、平安的条件三、X线防护的意义四、X线防护的方法和措施其次章计算机体层成像第一节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一、CT成像基本原理二、CT设备:一般CT螺旋CT电子束CT其次节CT图像特点一、像素与空间辨别力二、密度与CT值第三节CT检查技术一、一般CT检查1) 平扫2) 对比增加扫描3) 造影扫描二、高辨别力CT检杳三、CT检查技术1) 再现技术:SR1MIP,VR1CTA2) 仿真内镜显示技术笫四节CT分析与诊断一、诊断原则二、诊断步骤第五节CT诊断的临床应用第三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第节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其次节DSA检查技术第三节DSA的临床应用第四章超声成像第一节USG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一、超声的物理特性二、超声成像基本原理三、超声设备其次节USG图像特点第三节IJsG检查技术第四节USG分析与诊断第五节USG诊断的临床应用第五章磁共振成像第节MRI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一、MR1.成像基本原理二、MR1.设备其次节MR1.图像特点一、多参数成像一、多方位成像二、流淌效应三、质子驰授增加效应与对比增加第三节MRr检查技术一、脉冲序列二、脂肪抑制三、MR1.对比增加检查四、MR血管造影五、水成像六、功能性MRI成像七、MR1.检查应留意的问题笫四节MR1.分析与诊断第五节MRI诊断的临床应用第六章不同成像诊断的粽合应用第七章数字化X线成慑、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第节数字化X线成像、DR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二、DR的临床应用其次节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一、PACS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二、PACS的临床应用第三节信息放射学第八章医学图像的存档和通讯系统一、PACS定义二、PACS产生的背景三、PACS的组成四、PACS系统的平安性教学方法理论课以多媒体幻灯片为主,见习课以影像教学片读片为主。见习内容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用典型的影像教学片示教。预习要求预习骨关节章节的内容梵习与思索题重点为本章节驾驭、熟识内容进行旦习与思索。参考资料医学账像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公线诊断学其次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其次篇中枢神经系统目的要求一、了解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常用检查方法。二、熟识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基本次变的X线表现。三、驾驭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CT、MR1.表现。教学时数理论课:6学时:见习课:2学时。教学内容引言阐明中枢神经系统X线、CT、MR1.检查的特点与诊断作用与限度。第一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脑一、检查技术1) 颅骨平片2) 脑血管造影3) USG4) CT5) MRI二、影像视察与分析1) 正常颅骨平片表现2) 脑血管造影3) 脑USG4) 脑CT5) 脑MR1.三、疾病诊断1) 脑瘤(胶质瘤、脑膜痛、垂体腺痛、听神经瘤、脑转移瘤)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2) 脑外伤(颅内出血、脑挫裂伤、开发性脑损失)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3)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瘤、血管畸形)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4) 颅内感染(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脑囊虫病)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5) 多发性硬化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6) 先天性畸形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7) 新生儿脑病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其次节育他一、检查技术1) 脊椎平片2) 脊髓造影CT检查MRI检查二、影像视察与分析1)脊椎平片2)脊的造影3)脊椎CT4)脊髓MR1.三、疾病诊断1)椎管内肿痛2)脊髓损伤3)脊膜膨出4)行愉空洞症其次章头颈部第一节眼和眼眶一、检查技术、视察与分析1)眼眶平片2)眼眶CT3)眼眶MR1.4)眼眶USG二、疾病诊断5)庭内肿瘤6)炎性假瘤7)眼格氏病8)眼眶外伤和眶内异物其次节耳、检查技术、视察与分析1)乳突平片2)CT检查3)MR1.检查二、疾病诊断1)中耳乳突炎2)中耳癌3)先天性耳畸形第三节鼻和副公窦一、检查技术、视察与分析1)鼻窦平片2)界窦CT检查3)鼻窦MRI检查二、疾病诊断1)2)3)第四节鼻咽与喉一、检杳技术、视察与分析1)2)3)二、疾病诊断1)2)癌3)第五节腮腺、检查技术、视察与分析1)2)3)4)5)二、疾病诊断1)2)3)第六节颌面部、检查技术、视察与分析1)2)3)二、疾病诊断鼻窦炎鼻窦囊肿鼻窦肿痼鼻咽与喉平片必咽与喉CT检查鼻咽与喉MR1.检查咽部脓肿鼻咽喉癌平片检杳腮腺造影腮腺USGCT检查MRI检查挺腮腮石腺腺D2)猊3)第平片检查CT检杳MR1.检杳颌骨肿瘤口腔撅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七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检查技术、视察与分析1)平片检查2)CT检查3)VR1.检查4)USG检查二、疾病诊断1)甲状腺肿2)甲状腺炎3)甲状腺囊肿4)甲状腺肿痛5)甲状旁腺肿瘤教学方法理论课以多媒体幻灯片为主,见习课以影像教学片读片为主。见习内容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用典型的影像教学片示教.预习要求预习介入放射学章节的内容史习与思索题重点为本章节驾驭、熟识内容进行史习与思索.参考资料医学影像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X线诊断学其次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三篇呼吸系统目的要求、了解呼吸系统的X线、CT、VR1.检查方法。二、驾驭呼吸系统的正常表现与基本病变的X线、CT表现。三、驾驭肺炎、肺结核与原发性肺癌的典型X线、CT,MR1.表现。四、熟识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与影像表现。教学时数理论课:5学时:见习课:3学时。教学内容引言概述呼吸系统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常见病多,X线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有效的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有限度,需亲密结合临床资料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一章肺与纵隔第节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1)透视2) X线摄影一一常用位更3) 特别检查(体层摄影,高千伏摄影)4) 造影检杳(支气管造影,血管造影)二、CT三、MRI四、USG其次节影像视察与分析一、正常胸部X线表现1) 胸廓:软组织骨骼胸膜2) 肺3) 纵隔4) 膈二、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1)支气管堵塞性病变肺过度充气与肺气肿堵塞性肺不张一侧性肺不张肺叶不张肺段不张小叶性肺不张2)肺实变3)结节状阴影4)肿块阴影5)空洞与空腔阴影6)网状、细线状与条索状影7)钙化阴影8)胸腔积液游离性胸腔积液局限性积液9)气胸和液气胸10)胸膜增厚、粘连、钙化三、正常胸部CT表现1)纵隔2) 肺野和肺门3) 肺叶与肺段四、胸部病变的基本CT表现1)堵塞性肺不张5)空洞与空腔6)肺间质病变7)胸膜病变五、正常胸部MR1.表现(轴位、六、胸部病变的基本MR1.表现第三节疾病诊断,冠状位、矢状位)一、支气管扩张症(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1)X线表现2)支气管造膨3)HRCT二、肺炎(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1)大叶性肺炎病理临床X线表现、CT表现2)支气管肺炎病理临床X线表现、CT表现3)间质性肺炎病理临床X线表现、CT表现三、肺脓肿(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1)病理2)临床3)X线表现、CT表现四、肺结核1)临床与病理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和机体的免疫力的关系结核的分型2)3)4)肺气肿与过度充气肺实变肺肿块2)影像学表现原发性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