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
目 录1、 编制依据 32、 工程概况 33、××隧道工程特点 64、××隧道主要施工方法施工准备 6施工方法概述 7洞口段及明洞施工 8I、II围岩地段施工 9III围岩地段施工 10IV、V围岩地段施工 10初期支护施工 11结构防排水施工 12二次砼衬砌施工 14隧道路面施工 15隧道防止坍塌措施 16钻爆设计与施工 16 施工通风 24隧道施工排水 24隧道施工供电及照明 24监控量测 24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 255、主要工程数量表 266、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 277、施工计划安排 288、人员组织 299、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 30质量保证措施 3410、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371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38附:1.施工进度横道图2.隧道内通风方案图3.隧道内管线布置图4.I、II、III围岩施工工序示意图5.IV、V围岩施工工序示意图6.隧道内排水方案7.隧道进出口施工平面布置图8. .IV围岩径向锚杆及初期支护布置图9.主要材料计划表××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颁发的赣粤高速公路信丰至定南段施工招标文件。2.××高速公路××至××段×标段隧道设计图两阶段施工设计文件。 3.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关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二、工程概况××隧道是B8-1标段重点控制工程,隧道为双线分离式,其中左隧道全长728m,右隧道全长692m,左、右隧道起讫里程分别为:(左)K86+098.00K86+826.00,(右)K86+090.00K86+782。隧道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行车道最大宽度为8.5m,拱顶最大高度8.538m,最大埋深约97m。××隧道位于××县××镇××村北,隧道北洞口位于××县××镇××村西侧,南洞口位于××村北约500m,左、右洞北南洞口洞底标高分别为331.41m及348.26m和330.66m及347.96m,底板纵坡为:2.5%,属上、下行分离单面坡直线型中隧道。洞门形式为衡重式端墙型,隧道围岩类别以类为主,次为类和类围岩,而类围岩出现在进、出口部位。隧道右洞北口及左洞南口的地形坡度较陡,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土层厚2m左右,强风化砂砾岩,厚1m左右,它们以蠕动状及碎块状松散结构为主,开挖时易变形坍塌。隧道左洞北口及右洞南口均有断裂构造存在。左洞北口的地形陡峻,第四系松散岩类及强风化带厚达6m,再加上构造破碎,极易形成坍塌变形,洞底标高低于地面标高,需深挖15m进洞,需对洞口边坡预先进行加固处理后再开挖。又由于洞口“V”型沟谷底,应作好排防水准备;右洞南口洞底标高低于地面标高,亦需下挖12m,且处于沟谷中部,因此须作好防(排)水的准备,以免造成不安全隐患。隧道区断裂构造较发育,共有三条断裂,F1、F3位于隧道北一南洞口,F2位于隧道区中部。其中F1断裂位于隧道北洞口,里程桩号为K86+110(左线)及K86+080(右线);F2断裂位于隧道区中段,里程桩号为K86+230(左线)及K86+350(右线);F3断裂位于隧道南洞口,走向南东东(与F1断裂近平行),里程桩号为K86+820,断裂构造对未来洞室工程的施工会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本区节理裂隙亦较发育,且以张开型张性节理为主,连通性较好,亦将带来不利影响。在隧道区,风化剥蚀作用所造成的对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南北洞口及沟谷洼地,近地表岩石经物理及化学风化作用,改变了原岩结构构造,形成厚达10余米的强风化带及残坡积松散岩层,直接降低了洞室的围岩类别,加大了工程施工难度。隧道南北两侧及洞身所穿越的沟谷洼地直接降低了洞室顶板的有效厚度及其稳定性,同时洼地积水又可能通过张性节理裂隙或断裂构造,导入隧洞,对隧道的施工和使用造成一定隐患。根据地质资料揭示,××隧道围岩岩类以红色细砂岩、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隧道进口段属松散状结构,隧道洞身通过的类围岩左洞为380m、右洞为320m,地段合计长670m,占隧道总长的47%。气候:赣南亚热带季风南缘,平均气温在19,极端最低和最高温度分别为-5.3和37.4,无霜期平均为285天,年均降水量1530mm。该段水文网层山间溪流型,以佛子坳为分水岭,背侧层桃江水系龙迳河水网系,南侧层桃江水系濂江水网系。隧道区地下水经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水和风化基岩中裂隙水,水位及水量季节变化大,直接受地表迳流和大气降水控制。富水带一般在节理裂隙发育的弱风化带。隧道设计地震烈度不小于6级。隧道左洞施工条件长度(m)里程桩号围岩结构围岩类别施工条件支护类型62K86+098K86+160以块状砌体结构、块状镶嵌结构为主,破碎带为碎块状镶嵌结构III 除F1构造带部位外,顶壁相对较稳定,注意爆破力度应适度,以免危及顶壁稳定性。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钢格栅.70K86+160K86+230块状、大块状砌体结构IV 顶壁较稳定。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50K86+230K86+280大块状、块状砌体结构为主,破碎带为碎块状镶嵌结构III除F2构造带外,顶壁较稳定。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钢格栅.420K86+280K86+700大块状,巨块状砌体结构V顶壁稳定,注意爆破力度。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50K86+700K86+750块状,大块状砌体结构IV 顶壁较稳定。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60K86+750K86+810块状砌体结构III 顶壁相对较稳定,顶板遇弱风化带,注意掉块及冒顶。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钢格栅.16K86+810K86+826块状砌体结构及块状镶嵌结构为主,碎块状镶嵌结构和碎块状松散结构次之,土层为蠕动状松散结构II 顶壁不稳定,顶部局部易坍塌。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I16钢支撑隧道右洞施工条件长度(m)里程桩号围岩结构围岩类别施工条件支护类型40K86+090K86+130蠕动状松散结构、碎块状松散结构、碎块状镶嵌结构为主,局部块状砌体结构。III 前15m以蠕动状及碎块状松散结构为主,极易变形坍塌。后15m以碎块状镶嵌结构为主。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钢格栅.70K86+130K86+200块状大块状砌体结构IV 顶壁较稳定,注意爆破力度。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140K86+200K86+340大块状巨块状砌体结构V顶壁较稳定,注意爆破力度,以免影响顶板稳定性。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50K86+340K86+390块状、大块状砌体结构为主,构造带碎块状松散结构及碎块状镶嵌结构IV 除构造带外,顶壁较稳定。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210K86+390K86+600大块状巨块状砌体结构V顶壁稳定。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100K86+600K86+700块状大块状砌体结构IV 顶壁较稳定,局部掉块,控制开挖进尺。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82K86+700K86+782碎块状镶嵌结构为主,碎块状松散结构次之,后50m,顶板近强风化带III 顶壁相对较稳定,局部易掉块,尤其后50m,稳定性相对较差。22锚杆,钢筋网,锚喷砼,钢格栅.三、××隧道工程特点××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复合式衬砌。隧道穿过土层及软岩、破碎带地段,设计对超前及初期支护要求高。采用42×5mm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或22mm超前锚杆,先护后挖。在隧道开挖断面形成后,、围岩设计为喷、锚、网及工字钢联合支护,类围岩为喷、锚、网及格栅钢架联合支护;、类围岩为挂网喷锚支护。隧道排水系统设计完善,设计采用橡胶防水板,渗漏段设计采用软式排水管及盲沟材、隧道设计纵向排水边沟与洞外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等组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二次衬砌均为C25#防水钢筋砼或C25#防水砼,其中类围岩二次衬砌厚度为60cm,、类围岩二次衬砌厚40cm,、类围岩二次衬砌厚35cm。隧道左洞出口分别设计6m长明洞段,隧道右洞进、出口分别设计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