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河闸泵站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
-
资源ID:1190446
资源大小:867.81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河闸泵站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河闸泵站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评审前公示稿)宁波市盛甬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2005953676444)二。二四年一月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名称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河闸泵站工程项目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项目性质公益性()经营性O用海面积1.4796公顷;其中主体工程0.9132公顷;施工设施0.5664公顷投资金额10768万用海期限40年预计就业人数占用岸线总长度Om邻近土地平均价格1235.5万元/公顷自然岸线预计拉动区域经济产值人工岸线填海成本309万元/公顷其他岸线海域使用类型特殊用海海岸防护工程用海用海方式面积具体用途建设填海造地0.9132公顷水闸、泵站建设填海造地0.0699公顷施工设施1建设填海造地0.0883公顷施工设施2建设填海造地0.0670公顷施工设施3建设填海造地0.0898公顷施工设施4建设填海造地0.2514公顷施工设施51、项目用海基本情况拟建海创河闸泵布置于泥螺山围区内解浦大河南岸、规划海创河河道出口。项目泵站设计排涝流量为IOm3/S,布置3台立式轴流泵泵组;水闸采用5孔X4m直升式钢闸门。泵站部分由内河连接段、内河拦污栅段、主泵室、外河连接段、配电房、中控室、检修间等组成;水闸部分由内河连接段、进水箱涵、闸室、外河连接段、门库、高低压配电室等组成。工程包含交通桥两座,闸泵站东西两侧各设置一条进场道路和一块管理区地坪。工程施工需布置围堰和基坑。项目申请用海单位为宁波市中浦石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用海类型为特殊用海(编码8)海岸防护工程用海(编码84),用海方式为填海造地(编码1)建设填海造地(编码11)0项目用海总面积L4796公顷,其中主体工程0.9132公顷,施工设施0.5664公顷。主体工程申请用海期限为40年,施工设施2年。2、项目用海必要性本项目建设是保障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的重要防灾减灾工程,主要任务为防洪排涝,其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泥螺山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进程,建设是必要的。水闸和泵站构筑物位于历史围填海区内,属于排他性用海。为减少建设的环境影响,降低施工难度,施工期需要一定的围堰、基坑等施工设施,也属于排他性用海。项目所在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已取得自然资源部备案复函。项目建设符合自然资源部复函要求,用海必要。3、规划符合性项目用海符合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宁波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送审稿)宁波市镇海区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符合浙江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征求意见稿)浙江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4、利益相关者协调情况本项目所在海域周边开发活动主要有围垦工程、海岸防护工程(标准海塘、水闸)、交通运输用海(跨海桥梁、码头)、取排水口、管道管线、电力工业用海等。项目利益相关者有*有限公司(生态修复绿地、围区内养护园路),需协调部门为水利管理部门(懈浦大河)。项目实施对这些利益相关者影响较小,均已完成协调。5、资源生态影响和生态保护修复本项目闸站主体工程和施工设施均位于围区内,距离2019年修测岸线(解浦大河北堤)约180m。项目建设未新增围区外侧用海,也不新增使用岸线,也不会影响解浦大河北堤岸滩稳定。项目主体工程用海面积为0.9132公顷,存量围填海造成的滩涂资源减少0.9132公顷,后续建设不会对滩涂资源造成损失。施工设施短暂占用存量围填海0.5664公顷,施工结束后完全拆除,不再占用海域。本项目主体工程和施工设施占用泥螺山围填海项目区造成的鱼卵、仔鱼、游泳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潮间带生物、底栖生物持续性生物损失量合计为12.76X103个、6.39X104尾、1.85kg、10.55×101ocells、9.89X107个、3.llt>18.51kgo主体工程和施工设施用海占用的历史围填海区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2.18万元/年、L36万元/年。本项目位于泥螺山围区内,未新增围区外侧用海,不新增使用岸线,也未改变岸线属性和生态功能。生态补偿费用将纳入围区工程项目生态修复预算中,用于镇海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工程的岸线生态化建设。项目建设占用的生态空间可由建设单位在围区内拟建河道形成的生态空间进行置换,不影响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面积、质量。6、用海合理性本项目选址于泥螺山口围区内,现状已成陆,属于历史围填海区域,非新增围填海。泥螺山区域围填海项目已完成的生态评估报告和生态修复方案,处理方案已获自然资源部备案。本项目作为围区内规划河道连通懈浦大河的排涝出口,其建设是满足区域防洪排涝要求,为该区域各项目实施提供安全保障。本项目定位、性质、功能、选址、布置根据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防洪(潮)治涝规划宁波市镇海区河网水系规划宁波石化开发区泥螺山围垦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确定,与闸站上游拟建海创河规模相衔接。按照海籍调查规范,结合工程布置、围填海图斑、周边海域、土地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确定用海面积。按照项目类型、工程设计年限、施工需求等确定用海期限。项目用海对海域资源生态影响小,与周边用海活动相适宜,项目用海选址、平面布置、方式、期限等均是合理的。权衡利弊,根据上述各项海域使用可行性分析结论,项目用海可行。目录1概况11.1 论证工作由来11.2 论证等级和范围31.2.1 论证等级31.2.2 论证范围31.3 论证重点3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42.1 项目所在围区现状42.2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42.2.1 项目位置与概况42.2.2 建设内容62.3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82.3.1 设计标准及总平面布置82.3.2 主要构筑物结构、尺度112.4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122.4.1 围涂工程施工方案回顾性介绍122.4.2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122.4.3 施工人员和施工时间122.5 项目用海需求122.6 项目用海必要性132.6.1 建设必要性132.6.2 用海必要性143项目所在海域概况163.1 海洋资源概况163.2 海洋生态概况163.2.1 气候气象163.2.2 海洋水文173.2.3 地形地貌地震183.2.4 工程地质193.2.5 海洋生态194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214.1 项目所在围区生态评估214.2 资源影响分析214.3 生态影响分析224.3.1 水动力冲淤环境影响分析结论224.3.2 水质、沉积物环境的影响分析结论224.3.3 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结论234.3.4 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分析结论234.3.5 对主要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结论235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245.1 开发利用现状245.2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245.2.1 对围垦工程及围区内项目的影响分析245.2.2 对围区外项目的影响275.3 利益相关者界定275.4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275.5 项目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协调性分析296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306.1 所在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基本情况306.1.1 所在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基本情况306.1.2 对周边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影响306.1.3 项目用海与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316.2 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326.2.1 与浙江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符合性分析326.2.2 与浙江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征求意见稿)符合性分析327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347.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347.2 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347.3 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347.4 占用岸线合理性分析357.5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357.5.1 用海界址界定和面积量算357.5.2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457.6 期限合理性分析458生态用海对策措施468.1 生态用海对策468.1.1 生态保护对策468.1.2 生态跟踪监测478.2 生态保护修复措施478.3 本项目占用围区生态修复空间的置换平衡479结论481概况1.1论证工作由来(1)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宇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位于宁波平原的东北部,杭州湾南岸出海口,距镇海区城区约68km,包括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以下简称“泥螺山围区”)和新泓口围垦工程(以下简称“新泓口围区“)两个围填海项目。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围填海总面积为1286.44公顷,其中新泓口围区围填海面积497.09公顷,泥螺山围区围填海面积为789.35公顷。围堤总长10565m,其中北堤长2514m,东堤长6858m,南堤长1205.4m。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7号)等文件,历史遗留围填海需开展生态评估和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完成具体处理方窠编制上报,并在此基础上办理用海手续。2018年12月,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镇海分局组织编制的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和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并报送至自然资源部。2022年,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镇海分局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指南(试行)等技术指南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8)36号)要求,结合镇海区“两线区域”中的“未批围而未填”图斑情况,针对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补充介绍“未批围而未填”图斑情况,并采用2022年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和2021年海洋生态调查资料进行数据比对验证,组织编制了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和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并于2022年4月15日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2)泥螺山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根据2018年围填海现状调查结果和最新海岸线修测成果,镇海区泥螺山围区中365.6391公顷已办理用海手续(海堤、公益性道路、*电厂等项目)。纳入处理方案面积404.5499公顷。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新修测海岸线与原有海岸线之间区域管控要求的函(自然资办函(2021)2401号)要求:“关于为'未批围而未填区域,对该区域按照未批已填'区域的要求进行处置”。泥螺山围区内围填海图斑330211-0042(未批围而未填)按照“未批已填”区块纳入处置。2023年2月,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由镇海区人民政府编制完成报自然资源部,于2023年3月6日取得自然资源部复函。(3)论证工作由来根据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泥螺山围区将全面开发建设,随着园区快速开发,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区域防洪排涝安全尤为重要,对防洪减灾安全的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园区内主要的排涝设施规模偏小,相对于